
jetorz
2023/05/16阅读:28主题:橙心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我们一直在强调应该有批判性思维,或者说独立思考能力。有问题,能分析能思考当然是好的,但是独立思考却不见得是最优的选择,甚至常常会把我们带入弯路,有损钱包。
比如谈到房价的时候,总会有人提到房产税,说房产税是悬在房地产行业的一把利刃,一旦房产税落地,房子持有成本增高,必然导致大量有多套房的房东抛售,进而导致房价暴跌。
逻辑上,好像没有问题。以一套1000万的房产而言,1%的税率,每年就需要10万元的持有成本,的确会有很沉重的负担。
但另一方面,我国从1986年就颁布了房产税暂行条例,到现在已经 37 年了,依然没有正式对个人开征,背后的利益博弈、政治及成本的考量,真的就像网上大V们说的那么简单吗?
这几天读的一位高人的写的文章。作者提出
正是因为土地的超级通货膨胀,才避免了整个经济的超级通货膨胀。这个观点,和我们之前说的房价上涨是有钱人对社会做的最大的慈善不谋而合;
进而作者推导,一旦房价暴跌,土地就会大幅贬值,信用就会崩溃,从而引发金融动荡。这和我们之前说的农村户口与土地财政,鱼肉与神魔一致;
进而,作者提出,要放置土地大幅贬值,而防止土地大幅贬值的关键,在于防止房价暴跌。防止房价暴跌的有效办法,就是控制供给规模。
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而不是由政府确定,这是普世规律。但在我们国家现实的国情下,政府可以通过土地供应及城市规划,影响供给,进而影响供需关系,进而控制行情。
有人可能说他这不过是一家之言罢了,当不得真。下面是作者介绍
赵燕菁,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经济学院和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双聘教授。现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城市规划》杂志编委、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雄安新区规划专家评议组成员。英国卡迪夫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博士。曾任厦门市规划局局长、厦门市规划委员会主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官产学媒四大强势集团,他占了三。东哥觉得,他的这篇@完全抛弃"土地财政"可能带来哪些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一个相对主流的政见。
进而谈到房产税的时候,赵教授的意见是,土地净收益已经成为地方政府信用的基础。一旦房价暴跌,如此规模的抵押资产贬值将导致难以想象的金融海啸,进而引起社会动荡。
结合之前我们谈的昆山住建局不允许开发商降价,就更能理解深入一些。
所以,房产税的推出,更可能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而不是贸然推出打击房价,进而影响社会稳定。作者提出9个步骤,择其重点为
-
对企事业单位和商业机构,可率先征收财产税;
-
对永久产权(如侨房、公房等),可以开征财产税;
-
对小产权房、城中村,可以结合确权同时开征财产税;
-
对有期限的房地产物业,70年到期后开征财产税的同时转为永久产权;
-
在老城区新增住宅用地拍卖时就规定要缴纳财产税;
所以,一来房产税短期内不太可能推行,二来即使推行,也会有对应补偿,比如永久产权。这样带来的利好,完全可以对冲百分之几的税负。
他说的不一定对,只是我们思考的一个支点。我们还可以继续搜集类似重量级人物的意见,最后综合评定,得出自己的结论。
而不是或者闭门独立思考,或者在知乎或微博上随便看一些大V的文章。
万一被带歪了,影响钱包。
东哥一保险销售,经济学素养有限,但我相信这是绝大多数普通人的状态。受限于自己的专业背景,我们很难原创性的挖掘出普世更深层次的规律。
这时候与其终日而思,更好的方法是借力,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利用他们的知识,给自己的钱包注入膨胀的动力。
说白了,跟着大哥走,有肉吃。
比如东哥在和朋友谈到香港保险的时候,总会有人担心香港保险不靠谱,会不会不受监管、钱付出去再也回不来之类。
实际上,根据香港保监局的数据,香港保险有近30%都是大陆顾客购买,每年约400亿港币的新单保费。

我们说过,跟着权贵走,权贵对趋势判断,大概率是比我们强的。钱又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东西,只会流向价值最高地方。如果不安全,怎么每年都会有如此大额的内地资金流入香港?
而根据2023年的全球金融指数排名,香港在各项指标中均名列前茅

同时香港的又是金融自由港,它的资金可以在全世界寻找投资标的,而内地的保险只能把资金投资于内地的证券市场,机会相比之下就少了很多。
所以香港的各种投资储蓄险收益率通常都远胜大陆的同类产品。
相比内地主流的3.x%的理财产品,锁定长期6%-7%的复利,它不香吗。
独立思考肯定是需要的,但是不要只凭自己独自思考。要学会借力,站在巨人的肩膀人,跟着权贵走,跟着大资金走。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钱包才能越来越厚实。有资产配置、投资及健康险需求的朋友,可以扫码添加东哥微信。
关键词:香港 房价 房产税 投资 保险
推荐阅读

作者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