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啊胡
2022/09/05阅读:48主题:绿意
黑盒测试之 判定表驱动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而不用假把式。
是什么(What)
判定表
(Decision Table)是分析和表达多逻辑条件下执行不同操作的情况下的工具。在程序设计发展的初期,判定表就已被当作编写程序的辅助工具了。由于它可以把复杂的逻辑关系和多种条件组合的情况表达得既具体又明确,能够将复杂的问题按照各种可能的情况全部列举出来,简明并避免遗漏。因此,在一些数据处理问题当中,若某些操作的实施依赖于多个逻辑条件的组合,即针对不同逻辑条件的组合值,分别执行不同的操作
,判定表很适合于处理这类问题。
判定表通常由4个部分组成:

-
条件桩:列出了问题的所有条件,通常认为列出的条件的次序无关紧要。 -
动作桩:列出了问题规定可能采取的操作,这些操作的排列顺序没有约束。 -
条件项:列出针对条件的取值和在所有可能情况下的真假值。 -
具体项:列出在条件项的各种取值情况下应该采取的动作。
生成条件表的规则如下。
① 规则
:任何一个条件组合的特定取值及其要执行的相应操作称为规则。在判定表中贯穿条件项和动作项的一列就是一条规则。显然,判定表中列出多少组条件取值,也就有多少条规则,即条件项和动作项会有多少列。
② 化简
:就是把有两条或多条具有相同的动作、且其条件项之间存在着极为相似的关系的规则合并。
判定表的建立步骤(How)
建立判定表的步骤如下。
① 确定规则的个数,假如有n个条件,每个条件有2个取值(0,1),故有n种规则;
② 列出所有的条件项和动作项;
③ 填入条件取值;
④ 填入集体动作,得到初始判定表;
⑤ 简化,合并相似规则(相同动作)。
实战(Do)
【例】一个软件的规格说明指出:
① 当条件1和条件2满足,并且条件3和条件4不满足,或者当条件1、条件3和条件4满足时,要执行操作1;
② 在任一个条件都不满足时,要执行操作2;
③ 在条件1不满足,而条件4被满足时,要执行操作3。
试根据规格说明建立判定表。
解
:
根据规格说明得到判定表。

这里,判定表只给出了16种规则中的8种。事实上,除这8种以外的一些规则是指当不能满足指定的条件
,执行这些条件时,要执行1个默许的操作。在无必要时,判定表通常可略去这些规则。但如果用判定表来设计测试用例,就必须列出这些默许规则,如表所示。

判定表的优点
是它能把复杂的问题按各种可能的情况一一列举出来,简明而易于理解,也可避免遗漏。其缺点
是不能表达重复执行的动作,例如循环结构。
适合使用判定表设计测试用例的条件如下。
① 规格说明以判定表形式给出,或很容易转换成判定表。
② 条件的排列顺序不会也不影响执行哪些操作。
③ 规则的排列顺序不会也不影响执行哪些操作。
④ 每当某一规则的条件已经满足,并确定要执行的操作后,不必检验别的规则。
⑤ 如果某一规则得到满足要执行多个操作,这些操作的执行顺序无关紧要。
给出这5个必要条件
的目的是为了使操作的执行完全依赖于条件的组合。其实对于某些不满足这几个条件的判定表,同样也可以应用它来设计测试用例,只不过还需要增加其他的测试用例罢了。
写在最后
看完不思考的喵不是一只成熟的测试喵~
大家的测试工作中,是否使用过「判定表驱动法」?是在哪些场景下使用的?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作者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