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torz

V1

2023/05/11阅读:28主题:橙心

中产家庭画像及典型特点

什么样的人群是中产阶级?目前国内尚无权威机构给出定义。不过这也正常,咱讲究人人平等哈 :-D

根据麦肯锡的中产阶级重塑中国消费市场报告定义

根据我们的估算,到2022年,将有超过75%的中国城市家庭年收入在6万—22.9万元人民币之间 ——相当于在购买力相同的情况下,收入处于意大利和巴西的平均之间。

还有一个思路是,中产阶级是指在社会经济结构中处于中间层次的人群。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45123元,家庭按5口人考虑,家庭年收入22万,即为中产。

按上下各浮动50%考虑,可以认为家庭年收入在11万-33万之间的,是典型中产家庭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地域的角度考虑,不同的城市,可支配收入带来的效益是不一样的。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住宅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10396元/㎡。

家庭月收入中位数1.8万,房价1万,近似考虑月收入是当地房价2倍,可以视为中产。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所在城市,大致估一下。

还有一个思路。胡润百富2022年报告中,定义家庭净资产600万人民币以上的为富裕家庭,那么600万以下的可以看做中产家庭。

有人可能觉得上面的定义有点低,但考虑我国人群收入差异是非常大的,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只有在抖音和知乎的故事里才能人均百万。

但那不是现实


中产的第一个特点,是现金流压力始终存在

中产的定义决定了他们没有太多资产。也许有些房产,但现在国内经济发展快,房产租售比偏低,租金大多数时候也就是聊胜于无,很难凭借收租维持想要的生活。

没有资产,也就意味着手停口停。加上人都是在边际上做选择,手头很少会留大量现金,所以他们始终有现金流的压力。

日常开销中,房贷通常是最大的一笔支出。疫情三年,好多中产家庭因为疫情失业或生意不景气,现金流出了问题,最终还不起房贷,导致断供。

2022年,我国法拍房挂拍数量60.6万套,创了历史新高,可以从侧面反应中产家庭的现金流压力。

这种压力,决定了中产消费通常都比较注重性价比。最求品质的同时,价格也是一个重要考量。

另外,突发的大额支出会扰乱现金流,有时会让生活捉襟见肘。

前几天陪朋友去了趟医院。他岳父脑部血管里面需要种一个支架,总共费用十几万,医保报销以后自付8万块钱左右。

虽然不算太多,但是如果类似的意外再来两场,今年一年就等于白干了。典型的三口之家,夫妻双方上面有四位老人需要赡养,压力还是蛮大的。

抵抗大额支出最好的办法,就是保险。东哥在湾区一共四个系列,财富系列对应增值,保险系列对应抗风险,育儿系列对应家庭传承,就是对应中产家庭的一个框架体系。


中产手停口停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养老压力都比较大

目前国内养老保险体系发展情况大家都清楚,所以应对养老,更多需要靠自己提前规划。

30年前说“计划生育好,政府来养老”; 20年前说“计划生育好,政府帮养老”; 10年前说“养老不能靠政府”; 现在我们老了,说适时推迟养老计划。

房产是中产家庭的一大依仗。但尴尬的地方在于,小城市租金租不上价,大城市的话大部分中产都很难有多套房产收租。所以,还得考虑其他依靠。

在发达国家及地区,基金、股票等发展比较成熟,通常是主流养老形式。比如美国401k退休计划,以及香港的年金计划

由香港年金有限公司推出的一份公共即期终身年金计划,供65岁以上的香港永久居民认购。

但目前国内证券市场发展还不太成熟,大多数股票基金投资者都处于七亏二平一赚的状态。

有足够学习能力的朋友可以搏一搏,但对于更多的大众,很难完全依靠证券投资养老。

相比之下,商业养老保险、养老年金等保险产品就是更可行的选择。

一方面投资收益比买银行理财要高,另一方面受保险合同的保护,有足够的安全性。


很多事情,都需要及早做安排,否则就是把麻烦留给了未来的自己。中产家庭的抗风险规划,就是典型的情况。

作为专业保险销售,东哥反而写了不少房产的东西。不过大体框架已经搭建了起来,以后可以慢慢往里面填东西。

在渐渐变富的路上,我们从来都不缺乏耐心。


关键词:中产家庭 现金流 保险

推荐阅读

https://mp.weixin.qq.com/s/NrGNrXTdNU7DlMKP5aK5MQ

分类:

其他

标签:

金融

作者介绍

jetorz
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