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

zhichifuzhi

V1

2022/04/04阅读:265主题:默认主题

《美丽心灵》观后感汇总

《美丽心灵》观后感汇总

影片介绍

《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是由朗·霍华德执导,罗素·克劳、詹妮弗·康纳利等主演的一部电影。 影片讲述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但却在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领域潜心研究,最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数学家的故事。


《美丽心灵》《知无涯者》观后感

作者:李玥蓉(智影)

《美丽心灵》《知无涯者》两部影片都是关于数学天才的故事,相较之下,我个人感觉《知无涯者》似乎要更接近于真实一些,而《美丽心灵》则充满一种理想化的浪漫,结局也更加温馨一些。

无论是纳什还是拉马努金,最让我有所感触的一点,都是他们关于数学、数字极度纯粹的追求和喜爱。这种纯粹的数学追求更像是一种理想主义般对于人生意义的探寻,两人都提到过,数学是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所以他们可以完全只为了数学而活着,数学于他们就是一种人生而在世的意义,而也像《知无涯者》这个片名一样,数学本身也是无涯的,是一种可以持续一生去追求的东西。在这点上他们也是幸运的,都是被数学所眷顾的那个人。在他们眼中,数学更像是一种美,一种直觉,那些数字的排列和公式好像顺其自然就该是那样的。

但与此同时,两部影片中也都充斥着一种矛盾,一种生活和理想追求上的矛盾。并不同于励志片中理想被生活打压的那种矛盾,对于这两个天才而言,矛盾更集中于当他们过分沉迷于纯粹的数学追求时,他们无法更好的看到生活。《知无涯者》中拉马努金没有意识到自己母亲和妻子之间的矛盾,到了剑桥之后不理解学校、课堂亦或是学术论文的发表,并且也只有哈迪一个亦师亦友的伙伴,对自己身体同样疏忽大意,这些或许都是他天才的某种作证,但也同样是一种他对于生活的“看不见”。《美丽心灵》则在这一点上表达了某种态度——“一个天才在他天分没有涉及到的领域缓慢成长”,纳什曾经狂妄过、疯癫过,但是最终他选择了慢慢看见生活,看见除了数学以外的一些东西,我想这些才是片名所谓的“美丽心灵”。


《美丽心灵》观后感

作者:黄莘惠(智影)

《美丽心灵》这部电影是我早有耳闻,但一直没机会看的作品。 它讲述了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数学家约翰·福布斯·纳什,在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领域潜心研究,最终大有成就的故事。这部电影没有刻意设置悬念的开头,也没有轰轰烈烈的结尾,故事中的一切都如细流一般自然流畅地向观众涌来。虽然距离故事发生的年代已十分久远,但我们仍能深刻理解到片中纠结、痛苦、快乐、感动等种种情感,久久不能忘怀。

当然,该片之所以能获得豆瓣9.1的高分,除了导演与编剧强大的能力,及演员精湛的演技之外,更多的是故事的精彩度,和其中所包含的内核——爱。

这份爱是对科学、对理论的热爱。大学时期,主人公执着地去研究自己的原创理论。为此他遭到过同学的嘲笑、老师的挖苦、周围人的不理解,同时心中还暗藏着对自己的怀疑和自我否定。但他并没有放弃,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毅力,最终完成了《博弈论》,也最终获得了加入惠勒实验室的机会。到这里,一部“经典”的励志电影似乎已经到了尾声,等到电影放送完纳什最后家庭美满、事业有成的快乐结局后,应由一首浪漫的片尾曲结束全部,然后灯亮人散。而这在《美丽心灵》中,故事才刚刚开始。

凭着这份对科学、理论的热爱,纳什沉迷于学术中,坚信自己一定还会有所成就,渴望做贡献、渴望被认可。可最终他发现自己的学术是自信却又脆弱的,孤僻的他身边没有任何朋友,他的学术也并未获得褒奖和认可,精神上的脆弱使他开始产生幻想,幻想到被追杀、被折磨,长期生活在巨大压力的他最终崩溃。但最后,他又凭借着这份爱慢慢从疾病中走出,学会无视幻想,学会与人沟通,重新开始学术研究。

这份爱带着他穿越了数学物理、形而上学、幻觉、痛苦,最终又带了回来。洗尽铅华,在精神得到救赎的世界他会更加伟大。

这份爱同时也是对家人、对周围人的爱。网上对“美丽心灵”所指对象众说纷纭,也各有各的道理,其中我比较赞同的就是纳什的妻子是“美丽心灵”的载体。她自信大方、善良勇敢,我愿将世上所有美好的词语赋予她。她的陪伴、帮助、不离不弃是电影后半部分的大主题。在纳什与精神疾病作斗争时,是她的陪伴和引导给了纳什极大地帮助。再痛苦,在愤怒,她都选择留在纳什身边。同位女性,我感动于她,但出于现实考虑,我自己都不确定我能不能做到像她如此奉献、如此无私。她的安慰、鼓励、陪伴正是一剂特殊的良药,让纳什最终从幻想中清醒过来,让孤独自闭的天才踏上卓绝的道路,让天才的伟大和疯狂得以平衡,让伟大的纳什更加伟大。

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爱使得这部电影成为了传世经典,无论是什么时候观看,心中都拥有着酣畅淋漓的感动。它不仅是纳什的精彩传记,也是对爱中所包含的无限、信仰、奉献的礼赞。也正如纳什在领奖台说的:

" It is only in the mysterious equations of love that any logical reasons can be found. I’m only here tonight because of you. You’re the reason I am,you’re all my reasons."(只有在爱的支持下,才能找出所有合乎逻辑的原由与真理。今天我能站在这里,全是你的功劳。你成就了如今的我,你就是我的真理)。


《美丽心灵》观后感

作者:王钦瑶(传媒大数据)

今天下午看了电影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一部讲述诺贝尔奖获得者约翰·纳什坎坷而又辉煌的一生的电影。

最开始的情景设置在普林斯顿大学校园,到处都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渴求着知识的年轻人。而其中的约翰纳什是特别的那一个,他不愿去上课,不愿意听老师讲课,因为他认为这会让他的思想被束缚并且变得固化,从而不能研究出新的对这个世界有价值的东西,他也希望通过研究出新的理论来向世界证明自己的价值。

然而,因为纳什的潜心研究让他变得孤僻,他出众的才能受到精神分裂症的影响,他幻想出了根本不存在的舍友查尔斯和他的侄女,幻想出了供职于美国国防部的大哥帕彻,幻想自己在秘密地为国防部破译密码,提供情报。这一切被自己的妻子艾莉西亚得知后,妻子并没有放弃他,而是始终如一地陪伴在他身边,帮助他与疾病作斗争。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治疗,纳什一直在坚持自己的工作,潜心钻研,最终在1994年获得诺贝尔奖。

这部电影中的台词里提到许多理论知识,我最开始以为会很枯燥无聊,想不通为什么这样的电影叫做“美丽心灵”,看到后面我才明白,妻子在纳什患病后的不离不弃,纳什始终坚持潜心研究,都体现出“美丽心灵”的概念。在纳什因为精神分裂症迷茫之际,他深爱着的妻子艾莉西亚告诉他,“你脑中的事情不是真实的,但是你才是真实的,我才是真实的,我们的爱才是真实的。”妻子一次一次用温柔的话语给予纳什前进的力量;电影最后大家把钢笔送给纳什,表示对他的研究成果的认可和尊敬,这是一个学术界的浪漫的传统,即使是一根钢笔也代表着无限的敬重,是神圣的存在。这些都让我觉得很感动。“美丽心灵”作为电影的名字,真是非常的贴切。


《美丽心灵》观后感

作者:万亚珂(传媒大数据)

主角:纳什Nash、艾丽西亚Alicia 作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Nash,他的研究生涯并不顺遂。幼时变出色的数学能力,让他鹤立鸡群,但是淡薄的人际关系,却使他时刻形单影只,身心孤独。他曾见过爱因斯坦的荣耀加冕,那一刻,他多么幻想自己也是一众数学教授中的佼佼者,享受神圣的仰慕,学者们赠笔(成就的象征)放在他的跟前。幸而,几十年之后,他做到了。然而,这一切是经历风雨洗礼之后的荣耀。 《美丽心灵》这些让我回味的场景 在看过爱因斯坦被众多学者的赠笔仪式后,纳什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白,荣耀不等于成就。 备受感动的是,艾丽西亚明白纳什的直白和不善交际,但她懂得他的心,在纳什求婚时,他们说:“我不能,但是我相信。像宇宙无限大、像爱。” 对现实失去控制,对自己失去控制 幻想是假的,让纳什失去常规的生活,还好,爱是真的。艾丽西亚仍旧陪伴他,顶着巨大压力照顾他,让纳什艰难地回归生活。 纳什的精神分裂,让他不想去医院,让他险些伤害妻子,他不相信自己是幻想,但在妻子夺门逃离后,他怀疑在三个幻想面前怀疑了,他知道自己的幻想了。 他怀疑逻辑,理论,最终相信爱的力量。 手帕是纳什和艾丽西亚的定情之物,在纳什即将再次被送往医院时,让艾丽西亚相信爱的力量。在纳什获得诺贝尔经济奖时,借手帕向世人表达对艾丽西亚的感谢。


《美丽心灵》观后感

作者:王琪珞(计算广告)

感想一 “伟人”也有脆弱而柔软的一面

很早就听说过博弈论中的重大进步——纳什平衡。而真正了解其作者约翰纳什,则是观电影《美丽心灵》之后。

诺贝尔奖,大学者,纳什平衡,极大贡献,这是世人给约翰纳什的定义;古怪,执着,疯子,智者,亦是世人对约翰纳什的定义。理解一个精神病人,更何况是一个伟人,是十分困难的影片通过蒙太奇手法,第一人称视角生动而形象地描摹了一个高智商精神分裂者的世界,纳什在爱人的鼓励下触摸真实世界,观众亦从他的幻想世界中醒悟过来。真正去理解一个人,就要站在他的角度出发,去看待他眼中的世界。

感想2:适当放弃过去,其实比期待未来更为重要

“只是一次围棋比赛的失败而已!别放弃”年轻的纳什第一次经历棋桌上的失败,摔桌冷静后重振旗鼓。

“那些人和事都是你幻想出来的,根本不存在!”壮年的纳什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才与幻象中的“朋友”和美好的虚假回忆和解,回归到正常的生活轨迹之中。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不如让某些过去沉淀心底,用充裕的空间容纳无数个崭新的明天。

感想3:理性的尽头是感性

约翰纳什:“我需要你的证明,你爱我的证明”

艾希利亚:“宇宙有多大?”

约翰纳什:“无穷”

艾希利亚:“为什么?”

约翰纳什:“虽然无法证实,但已有的数据观察得知,宇宙无穷大”

艾希利亚:“我想,爱是一样的”

影片多条叙述线索,约翰纳什和艾希利亚的爱情线是其中较为突出浪漫的一条。纳什是数学家,为数据与真实痴迷,希望在数据中寻找真相。可是什么数据能说明爱呢?正如无穷尽的宇宙一样,那样多证据被发现,可谁能亲眼看见?谁能看见爱?谁能证实爱?若说数据是理性的风向标,当足够多的数据支持时,那么它无穷接近地指向真理的方向。真理真的是真理么?信任与否,这是人的主观意识而为。人原没有自以为的理性,在体验感和实践的面前,人的理性堤坝不堪一击。

数据、证据、理性可以无限接近真理,如何使人相信“真理”的真实性?这便是感性的尽头。


天才与疯子的博弈

——观《美丽心灵》有感
作者:杨阳(计算广告)

“天才和疯子,只在一念之间。”看完电影,我的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句话。短短135分钟,我观影了20世纪伟大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的人生,不知道是该为他庆幸多一些,还是惋惜多一些。

令我印象很深的是,在新生入学的酒会上,在三三两两攀谈说笑的同学中间,他独自一个人拘谨无措、无所适从的场景。天才是孤独的,我在那个时候仅仅当那份孤独是一种他的生活常态而已。但他足够强悍,那篇他花费不少心血的《博弈论》为他带来成功。以至于后来他为军方工作,成为一名“间谍”,我都在感慨他的能力,他的智慧。但梦碎了两次,片中人片外人都惊觉,一切都是假的,那位伟大的数学家只是个“神经病”而已。

他在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幻觉后,开始乖乖吃药,也做到了不再理会那三个幻象。我惋惜他不再是年轻时那样的意气风发,至少那个时候他还会轻蔑地认为授课就是浪费他的时间;我惋惜他拒绝再和那些幻象说话后,他唯一的“知己”,那位“浪子室友”也不能在他失意时开导他;我也惋惜,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会有学生模仿他因为长期服用药物而变得蹒跚的脚步来嘲笑他......

同时也感到庆幸。庆幸他最终真的战胜了自己,即使那三个幻想依旧存在,从未消失;庆幸他的妻子对他不离不弃,即使他不再是她心里最完美的他;庆幸他获得了诺贝尔奖,也像学生时代目睹老教授获得别人赠送的钢笔那样收获了荣誉;庆幸他还能在图书馆和后生讨论学术,侃侃而谈......

他是不折不扣的天才,年轻时也是彻头彻尾的”疯子“。就像电影里他自己说的那样:“我有两个有用的大脑,却只有半颗有用的心。”他的一生都在与自己博弈,他好像没有输,却又好像输了。但他最终变成了一个受人敬重的老人,他的人生是个传奇。


就像现实生活中一样,电影中的纳什对于琐碎的事情没有耐心,更乐于研究“统治力量”。《美丽心灵》中的统治力量是一种熟悉而不令人很反感的伤感的类型。这部电影实在并且也应该被理性的拒绝掉,但是你并不会完全从你的心里排斥它。(纽约时报评)

-END-

分类:

其他

标签:

生活感悟

作者介绍

z
zhichifuzhi
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