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成
2022/08/26阅读:56主题:默认主题
地图工具 V0.1
地图工具 V0.1
地图是一个让人能够更加理解地缘的好东西。
于是我决定一点一点地做一套自己的地图工具。
起点
这套工具应该是前端的,这样方便传播和使用。它也应该是开源的,这样方便群策群力。
Chinese Geography[1]

开源数据
首先,这个东西是注定没有版权的,所以只能使用开源数据。地理开源数据以 Geo-TIFF 和 Geo-JSON 为主,有很多出色的开源工具可以用来处理它们。
好在这样的地理数据集有很多,但是缺点是这些数据集的质量无法保证,要做好随时踩坑的准备。虽然这些数据集一般都会自带可视化工具,但这些工具难以实现数据集之间的适配。如果自己有一些定制化的需求,就需要对数据进行解析,并手动处理它们。
在手动处理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现数据集中的一些小“瑕疵”,虽然“又不是不能用”,但会有些别扭。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会加深对数据规范的理解。
另外,根据定制的需求,对不同的数据集进行“合并”也是重要的工作。至少从信息量的角度来讲,联合概率密度往往比边缘概率密度更携带更多的信息。
淡水
这里简单举一个例子,比如我们将世界地图与淡水分布的地理数据结合起来,就容易发现中国其实十分缺水,黄河以北没有大型径流,长江流域仅在下游地区有 5 个淡水湖。




China vs Africa

至少从地图上看,中国北方的缺水甚至比中部和南部非洲更甚。与之相对的,欧洲径流就丰富得多,也平均得多;美洲看上去则更加理想一些。
如果我们将淡水看作是农业、工业和商业的一种天然分布的战略资源,在灌溉、介质和运输方面都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那么这种资源必然是地缘的,并且不可避免地会带上智障因素。试想,在这样一种资源分布极其不均匀的情况下,中国的制度和文化必然会导致不平衡的和集权的结果。
与之相对的,或可以猜测说欧美的自然资源禀赋分布更加平均,因此更加不容易产生天然垄断。在这样的前提下,自由竞争才是一个可以选择的方式。虽然我知道地理决定论不好,但就是忍不住会这样思考问题,也许这就是我个人的局限。
下面是一些径流的地图。

Asia

Europ, Africa

America
另外,我们将地图再放大一点,就会发现一个比较好玩的事情,那就是西藏其实是有大量淡水资源的,这也许就是历朝历代都会或多或少地与中央政府叫板的一个推手。那么另一个推手是什么呢?就是它独特的地理位置:世界屋脊。

海拔
接下来,我们将地图数据与高程数据结合起来,什么是高程数据呢?就是标示了地球上每个经纬度坐标的海拔高度的数据。
Elevation Map. Topographic Map.
如果在南海上看中国,它会是这个样子的

由于这个不太好描述,所以只能先放个视频上来。可以看出,虽然教科书是介绍中图地理都说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的形态,但我总觉得不太对。

要我说是这样
-
中国的西南是一个巨大的高原,青藏高原; -
中国的东北是一个巨大的平原; -
中国的华中东部,即黄河流域及其以南到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是一个狭窄的平原; -
以南的华东和华南的东部地区是大片的山地和丘陵; -
再往东,出海,是从一座海上耸起的,很高的阿里山; -
这些地区往西翻过一座山是巨大的四川盆地,盆地再向西就是,青藏高原; -
青藏高原的北边不再是高原,而是一个巨大的盆地(相对而言)或者直接叫走廊,其实就是沿着甘肃一直向西,就可以从较低的海拔给青藏高原描个边。

走廊
另外,中国的东北也是一个巨大的平原,但这个平原与华北之间的联系却不是特别紧密,因为在地形上有一个嗓子眼,就是山海关-锦州一线。这一线可以看作是靠海的走廊,走廊西侧就是山脉,所以才有“出关”和“入关”一说。
京津这个两个城市的选址也很有意思,它是从蒙古高原冲下来的第一站,是从东北入关的第二站(第一站是天津);而天津是从渤海湾登陆之后的第一站,北京则是第二站。这也解释了为啥北京要在西北修长城,而天津要在大沽口修炮台的原因。而从这个观点来看,给北京要塞做战略缓冲的地区就是包着它的河北。
当然,上面只是一种思路,思路这种东西容易把人禁锢住。因为当前明成祖从北京出发靖难的时候,那家伙显然没有觉得北京是防御从高原冲下来的骑兵的要塞,而是反着来,直接往西南取道山西,爬上山西后再经河南一路冲到南京,有一种 U 形池大回转的感觉。

出入关
总之,这是个地图项目的雏形,也许我之后还会再维护一下。
参考资料
Chinese Geography: https://observablehq.com/@listenzcc/chinese-geography
作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