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森和他的朋友们

V1

2023/02/02阅读:26主题:自定义主题1

魔王冷饭||#138 打工耽误搞钱;开天眼;全栈人才;牛哥寄语;键盘选择;薪酬设计;冷启动等概念

打工耽误搞钱

提问:牛大,打工封印了你的最大潜能,但是打工提供了最容易生存的环境。

大家都知道搞副业的收入是工资的三倍就可以全职搞副业了,副业赚钱很难,有可能前几年只是积累,没有或者很少收入;同时你的收入却在3-5年内翻了3倍,接下来3-5年又翻一倍,那还需要搞副业吗?比如10年间从3000涨到5万,买买房子不就好了?换句话说很多人搞副业应该是工资收入太低或者遭遇瓶颈才考虑的。

牛大也说年入60以上不搞副业也可以,那么搞副业的标准就是月入5万,也不是绝对的3倍,也可能是2倍,既然全职搞副业收入肯定还是要提高的,也有人为了时间自由也可能全职搞,都说中国只有1%的人月入5万,牛大可以展开说下月入5万的难度,打工和搞副业。

嘉宾回复: 你是职业搞房子的吗?

大多数人都不是,搞房子不也是一种副业。

年入60万,说的是不用去搞那种很费时间和人力的副业。

那是打第二份工,完全没有必要。

因为这个时候你的标准是180万,冲一年200万去了。

这个时候,你要发掘的是一年200万的潜能,这个对你各方面要求就很高。

你不要拿平均比,平均1000块一个月呢。

月入5万没有什么难度。

我打工的时候,收入也是很高的。

但是打工,你的收入取决于你的老板。 但是绝大部分人没这个本事出来,所以就不如打工了。

你知道别人在外面干的,一年收入多少么?

一年挣你一辈子的钱的都多的是。

要有想象力。

当然,我们互联网圈内部听说李兴平靠hao123,一个月80万。

现在很多当年一起混的,现在都达到了。

一旦冲过去,就是一片坦途。

你没挣过这个钱,就觉得一个月5万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就这么说吧,这个月,我已经挣了很多人一年的钱。

但是我觉得挣的很少很少。

开天眼

大家现在再去B站看看,就会发现教程多半是引流的。

你一看那个教程里面说让你加QQ群,或者加V送资料、软件,一看就是引流的。

要不就是广告。

以前你不看广告,现在要停下来研究,为什么这个能接到广告?

我怎么才能接到广告?

人是这样的。

当你不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你甚至都不会注意,熟视无睹。

比如,你不知道各个汽车品牌,你看街上所有的车都是一样的。

当你知道了车的品牌,你就会马上发现,哦,这个车是奔驰,那个车是宝马,还有一个你没见过的车,你要搞清楚。

就是你一旦知道了一个知识点,你马上就在生活中处处发现它的踪迹,水平越来越高。

你要是早十年知道呢?

那你就有十年潜移默化的学习的过程,这就比普通人强多了。

因为普通人的眼里看到的世界,根本就分辨不出有效信息。

白毛老鼠和灯芯,在佛祖那里听讲经说法,都能成精。

这就是熏陶的作用。

全栈人才

我为什么在哪里细算一个普通人一天能写多少字呢?

我为什么发了一张图,说是我画的呢?

我是在告诉你们,普通人到底能不能搞定这个事情。

这个世界上,各种行业和赛道很多,你能搞定吗?

互联网很多业务,你是可以从写到做图,到接广告,到运营,一个人可以搞下来的。

这就是全栈

这个从流量到产品,到变现,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能扛下来的业务,你们觉得还有多少?

这个里面所有的技能,你要用心学,都是可以学会的。

自媒体,只是普通人进入互联网业务的一个入口

互联网很多业务,都不是自媒体的。

等到你们积累了经验,锤炼了技艺,完全可以去搞。

那个时候,就是一个团队负责了。

任何大公司,最开始都是从很小的公司做起来的。

张一鸣当初也是打工的,后来创业,是在北京知春路锦秋家园的一个民房办公。

说有两个卫生间,在创业公司里面算条件不错了。

请阿姨做饭了,员工们就端着碗在阳台吃饭,排成两排,都是家常菜。

有些人去上了两人班就走了,觉得是小公司,不规范。

然后去那种高大上办公室的公司上班。

结果别人张一鸣做起来了,高大上公司反而倒闭了。

再说某人,当年刚开始搞的时候,就在一个毛坯房,自己一个人,再加一个员工。

结果那个员工干了一段时间,觉得没有希望就走了。

现在某人也做起来了。

所以,你说,有时候,人啦,就是差那么一点,早期跟着张一鸣的现在不都发了?

有些人,都站在发财的门口了,还是走了。

这种事情是很常见的。

牛哥寄语

言行一致,我是不是和你们一样,每天输出呢?

除了写文章,直播,做图,我还搞代码呢?

我的个人号,也是从零做起来的。

一会去看个盘。

出去转了一圈,回来发现【轻资产金手指】星球已经破3000人,终于在1个月内完成了冷启动。

3000人够了。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键盘选择

提问:提问就想问牛大:机械键盘码字哪家爽?!! 盘了好久不知道哪家好

嘉宾回复: 你这是问到点子上了。

机械键盘可以说让你的码字速度有肉眼可见的提升。

很多人就是光看不练,自然不知道其中的妙处。

写网文的用的机械键盘往往很贵,比如firstblood的1499,北极熊的也要899多。

搞自媒体,没有那么大的码字强度。

用100多的挺好,比如惠普或者雷柏的,有小键盘的那种。

新手选青轴或者茶轴,有线。

用坏了也不心疼。

等到赚钱了,工作强度大了,再换好的吧。

薪酬设计

提问:牛大,像游戏动画设计这类公司的薪酬,业务分红怎么设计比较好。

公司的成本主要来自人力,同类型公司底层员工流动性都很大,所以公司还需要建立一套快速的培养体系。我现在准备解决这个问题(或者说要不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不知道)。

我的思路就是把一套培养体系建立起来以后,留住几个核心员工,用制度去做筛选。这个培训的课程也能帮我吸引流量,在专业圈子里面提高曝光度。

从共赢的角度想,我如何计算出一个业务公司利润,与员工利润占比。提升人员的稳定性。

嘉宾回复: 分为专家型人才和职员两种。

专家只赛选不培养,他自己不能跑出来,算什么专家。

这玩意教不来,就得自己去悟,去琢磨。

公司只是提供一个外部环境。

这种结合绩效管理机制。

干嘛一定要分红,给钱就行了。

分红,那是他的工作是可以衡量的。 就是直接和利润挂钩的,这个才有分红的意义。

必须能掌控整个项目,有突出的贡献的。

否则,干多干少都一样的岗位,凭什么拿分红?

这就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了。

职员,主要是重复性劳动,这个可以培养。

因为谁都可以练出来。 拿工资,不分红。

冷启动、种子用户等基本概念

大家还是要知道一些互联网的基本概念的,否则影响交流。

这些概念也不复杂,起码我解释起来不复杂。

什么是冷启动呢?

就是你一个产品从0到1的过程,因为你原本没有产品、没用用户,什么都要从头开始。

这是一个计算机的术语。

这个就像电脑从打开电源,自检,然后风扇呼呼的转,慢慢开始启动一样。

简单的说,就是你获得第一批种子用户,拥有最初级的产品的过程。

那什么叫种子用户呢?

第一批用户。

就是创新意识比较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有探索精神的早期用户。

如果非要用两个字来描述,那就是“初民”。

就是早期比较牛逼的一些人。

比如很多平台开通一些功能都有门槛,公号是500,抖音是1000等等。

这些基本就是按照冷启动的规模来设定的。

冷启动和你后来的放大,是完全不一样的,是一个峭壁。

第一批用户的成本最高,最难搞。

这个就是挡在很多人面前的壁垒,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说,你跨越了壁垒,你就有了稀缺性。

不知道有多少人,不停的在发文,但是就是一点作用都没有。

这就是没有完成冷启动。

你有了第一批用户,你后面才可以放大。

这个和后面的打法是完全不一样的,很多人就是没搞清这一点。

虽然难搞,但是你可以一个一个去交流,去展现你的价值,去拉人啊。

这个靠体力活可以做到的。

就算小米这样的公司,最开始推MIUI,也是去各种手机论坛发帖,免费试用。

就像你开个店,开业典礼,放炮舞狮,折扣,先把场子热了,让人进来。

线上线下道理一样的。

0和1是完全不一样的。

当你是0的时候,你完全不知道做什么。

但是当你面前有一个东西的时候,你就可以用修理的思路了。

种子用户会给你提意见。

你就一点点改,一点点改,改得越来越好。

这个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可以做到的。

那么你用户和产品都有了初级的,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改进了。

这个过程就叫迭代

你的飞轮就转起来了。

500,1000其实不太够的,然后你就慢慢的向5000用户进发。

有一个技术裂谷理论,就是说从早期使用者到早期大众,这个是一个巨大的鸿沟。

跨越了鸿沟,就是一片坦途。

主流人群就是跟风,等你做起来了,他们才会进来。

但是有些人是永远不会接受你的。

就像买房,一轮行情起来,种子用户先看到,然后是早期使用者,接下来是早期大众。

主流人群看到的时候,房价已经快到高峰了,赶紧冲进去,变成了接盘侠。

再晚一点的,就冲进城市的远郊,什么北京的北三县、南京的句容宝华、广州的增城。

这就掉进大坑了。

欧大讲计算机

知识星球

扫码进牛哥“窗口星球”,解锁更多精彩~

分类:

文学

标签:

文学

作者介绍

安森和他的朋友们
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