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思熟虑

V1

2023/02/11阅读:35主题:Obsidian

星云大师,一路千古

文/申书房

星云大师,一路千古

一则消息:2023年2月5日,元宵佳节这一天,当代最有影响的佛教文化传播者,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圆寂,世寿97岁。

蓝1
绿2
红3

<<< 左右滑动见更多 >>>

何许人也

星云大师俗名李国深,1927年8月出生于江苏江都,12岁在南京栖霞寺出家,1947年从焦山佛学院毕业,1949年迁居台湾,1967年在高雄开创佛光山。他毕生致力于弘扬人间佛教,在全球创建300余所寺院,16所佛教学院,24所美术馆、图书馆、出版社、书局等。大师用一生来弘法利生,此生所传递的生命意义,在全世界的佛教徒心中留下深远影响。

大师为什么叫星云呢?话说1947年,当时20岁的今觉(李国深法名‘悟彻’,号‘今觉’)结束学习生涯。奉师命回宜兴大觉寺整顿寺务,其间并受聘担任白塔小学校长,教授学生国语、公民等课程。一次偶然,今觉在翻看《王云五大辞典》时,看到了书中一副壮阔的“星云图”。上面解释:“宇宙未形成之前,无数云雾状的星体结合,又大、又古老、又无际。”

!! 我非常欣赏这种浩大无边的境界,也希望自己能在黑暗中给人光明, 于是把法号改为‘星云’。

改名时,今觉万万不曾想到,星云后来会成为佛教界响当当的名字。

佛光山

说起星光大师,不能不提到佛光山。

1966年,大师在高雄买了一处山坡,近看荒草掩径,远望坡高沟深。众人皆以为此处不适合修建寺庙。但大师却不以为然。

面对一瓢瓢冷水,大师说:“没关系,鬼不来,只要人来佛来就好。自古名刹古寺都在山上,峨眉、五台、普陀、九华皆是如此。我们得此机缘,何不接续传统,在这荒山之上开创一座佛教大丛林?”

1967年5月16日,寺庙正式开建。但大师却身无分文。怎么办?筹一笔款,就开一段工。砌砖墙、锯木料、挑砂土……就这样披荆斩棘,一砖一瓦,一沙一石。

1971年,佛光山大悲殿落成。

入金的佛光山经过长期修葺,寺院建筑规模宏伟,大雄宝殿、大悲殿、大智殿及大愿殿是四幢主要建筑,疏落有致地坐落在园区内。大雄宝殿占地1800坪,是园中最大的殿宇,内供三尊大佛皆高二丈余,崇伟肃穆;大殿四面墙壁有14,800个小佛龛,在万灯照耀下,使大雄宝殿更显庄严神圣。

真诚的告白

十年前,星云大师就已经写下了自己的遗嘱《真诚的告白》。

如果说实盘月记(周记)是对投资的总结,那么大师《真诚的告白》是对其一生的回顾,对弟子,对众生的嘱咐。一生很长,长到一个世纪,一生又很短,百年虚光而已。

再读告白,再诵经典!

  • 我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佛教僧伽物品都是十方共有,哪里有个人的呢? 你要,那么多的书,随便在哪里都可以取得一本作为纪念;你不要,我有什么良言好话也没有用。我只有人间佛教供你们学习,只有道场供你们护持。

  • 我一生,人家都以为我创业艰难,事实上我觉得非常简易;因为集体创作,我只是众中之一,做时全力以赴,结果自然随缘。

  • 我一生,服膺于“给”的哲学,总是给人赞叹、给人满愿;我立下佛光人工作信条: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

  • 我这一生,奉行“以退为进,以众为我,以无为有,以空为乐”的人生观。

  • 所谓“光荣归于佛陀,成就归于大众,利益归于社会,功德归于信徒”,

  • 须知“ 佛道遍满虚空,真理充塞法界”,法界一切都是我的,但形相上的无常,一切都不是我的,不要对世俗有太多留恋。人间佛教虽然不舍世间,但是“犹如木人看花鸟”,不要太多留意、太多分别。时时以众为我,以教为命,在佛道上安身立命。 -凡我徒众,拥有佛法就好,金钱、物质,尽量与人结缘,因为那是人间共有的财富。

  • 我一生,以弘扬人间佛教为职志,佛说的、人要的、净化的、善美的,凡有助于增进幸福人生的教法,都是人间佛教。苦,要视为我们增上缘的力量;无常,不是定型的,可以改变我们未来的一切,促进人生的美好;空,不是没有,空是建设有的,要空了才有,我一生一无所有,不是真空生妙有吗?

  • 智就是般若,仁就是慈悲,勇就是菩提,要努力做到,让戒定慧在我们的心里成长,以实践菩萨道作为我们人间的修行。

  • 所谓“ 我执已除,法执难改”,

  • 众生皆有佛性,情与无情,都能同圆种智

  • 集体创作的精神,要永远的、无怨无悔地坚持下去,这是我一生的志愿。 我的乡亲前辈唐朝鉴真大师,经过多少磨难到达日本弘法传播文化,在七十五高龄,自知归乡无望,他写下遗偈:“ 山川异域,日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在人生的生命之流里,如同大江东去,终会有再回来的一日,人的生命一期圆满,还会有另一期生命的开始。

  • 人类不能独居于世间,生活需要士农工商的供应,生存需要地水火风的助缘;大自然里,日月星辰、山河大地,都是我们的生命,大家要爱惜我们所居住的地球,要帮助地球上的一切众生,因为他们都是曾经给我、助我的人,对我们都有恩惠。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因缘里,要彼此相依相助。

  • 我一生所发表过的言论,如:“集体创作、制度领导、非佛不作、唯法所依”,又如传法说偈:“佛光菩提种,遍洒五大洲,开花结果时,光照寰宇周。”希望大家都能谨记、实践。所谓“有佛法就有办法”,凡我信者,要实践慈悲、喜舍、结缘、报恩、和谐、正派、服务、正常、诚信、忍耐、公平、正义、发心、行佛……这些都是佛法,能够实践,你就会有办法。

  • 我一生虽然遭逢大时代的种种考验,但我感到人生非常幸福,我享受苦难、贫穷、奋斗、空无;我体会“四大皆有”,我感觉人生“花开四季”,佛陀、信徒给我的太多了。

  • 心怀度众慈悲愿,身似法海不系舟;问我一生何所求,平安幸福照五洲。

阿弥陀佛🙏🙏🙏

分类:

文学

标签:

写作

作者介绍

申思熟虑
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