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琦
2023/01/16阅读:38主题:草原绿
《水浒传》的新读法

❝《三国演义》的主题是权力和战争,就像一场宏大的战略游戏。它的颜色是黄色,帝王的颜色。
❞
《西游记》是蓝色的,因为它是一本幻想之书,洋溢着孩童般的自由想象。
《红楼梦》则是红色与白色。红色是现实的万丈红尘,白色则是理想的永恒之境。它被困在现实之中,却坚守着理想主义的超越精神。就这一点而言,《红楼梦》在古典小说里是独一无二的。
而《水浒传》呢?它的颜色是红色与黑色。它就像丛林里的一把刀,劈开了黑暗中的一腔血。中国小说里,再没有谁像它这样残酷,又这样浓烈。」
林冲

❝林冲并不毒。他只是比较冷漠,对什么事情都不会特别执着。他就像是一个所谓“50%”的人,感情是50%,道德是50%,做事也是50%。
❞
他有点小道德,但是也不怎么坚持;
有点小追求,但也不怎么当真。
他能爱一个人,但爱得并不彻底;
他也能对朋友好,但好得也很有限度。
他最关心的事情,就是轻轻松松地过安稳日子。
只要日子安稳,其他事情能糊弄过去就糊弄过去。
——林冲,宋朝版“差不多”先生~
❝事实上,林冲就是无数普通人的影子。
❞
他们有道德,心眼不坏,对人厚道,也有爱别人的能力。
但是面对压力的时候,他们可以一步步后退。
只要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他们会把自己珍贵的东西一点点都舍弃掉。
这个世界只要不把刀架到他脖子上,他就会假装岁月静好。至于刀会不会架到他脖子上,那就是碰运气的事情了。
——被命运扼住喉咙的普通人。
鲁智深

❝金翠莲诉完苦情以后,鲁智深第一句话就是问:“你姓甚么?在那个客店里歇?那个镇关西郑大官人在那里住?”
❞
要注意,这时鲁智深并不知道镇关西是谁,可他已经决定要管这件事了,否则他也不会出口就问双方的住址。
再说了,如果鲁智深就是见不得一个杀猪的叫“镇关西”,那打上门去就是了,又何必费这么大劲儿,先安排金翠莲逃走呢?
说到底,鲁智深就是见不得这种欺负女人的事儿。 他对弱者有一种天生的同情。就像后来鲁智深路过桃花庄,救刘太公的女儿,也没想那么多,碰见就动手。
所以说,这不是“镇关西”不“镇关西”的事儿。郑屠哪怕外号不叫镇关西,改叫“老种经略门下走狗”,照样逃不了一顿打。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鲁智深也有世俗的一面。
❞
比如说,他有虚荣心。鲁智深见了林冲的时候,自我介绍说:“洒家是关西鲁达的便是。只为杀的人多,情愿为僧。”这就是吹牛。他为什么出家?不就是因为打死了一个郑屠吗,怎么就“只为杀的人多”呢?无非是因为这样说,显得自己很厉害。
他后来见杨志的时候,也有自我介绍。他不说自己“三拳打死了郑屠”,而是说“三拳打死了镇关西”。当初鲁智深怎么说的?“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现在忽然追认人家是镇关西了。
他问杨志的时候,却是:“你不是在东京卖刀杀了破落户牛二的?” 你杀破落户,我杀镇关西。这就是咱俩境界的差别。
——接上面一段儿:前后对照,更加好笑。
❝鲁智深留在了杭州的六和寺。他在僧房里睡觉,忽然听到轰隆作响的钱塘江潮。他以为是敌人打来了,拿起禅杖,冲出去就要厮杀,结果看到的是汹涌澎湃的潮水。
❞
这一幕很有象征意义:一个人拿着禅杖要和潮水厮杀。
可谁又能真和潮水厮杀?
鲁智深死了。临死前,他念了一首颂子:
“平生不修善果,
只爱杀人放火。
忽地顿开金枷,
这里扯断玉锁。
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这个颂子带有强烈的禅风。如果我们用禅宗的角度去看鲁智深,那他的一生就像禅师解脱的故事。喝酒吃肉,醉打金刚,也无非呵佛骂祖,无碍得道;一点灵光,刹那顿悟,便足以明心见性,破除无明。这是一种宗教式的解读思路。
——自我诞生的时刻。
吴用

❝农民造反,大多是碰上旱灾、蝗灾什么的。没有上山当强盗的打算。
❞
所以等到生辰纲事发,晁盖不知所措,事到临头了还在问:“却是走那里去好?”吴用马上给出答案:“去梁山泊,当强盗去!”这条路他早就想好了,而且很可能这才是他的终极目标。生辰纲七人组里,对上山落草这件事,就数吴用最积极、最主动。 那么一个乡村教师,为什么对当绿林生涯有这么强烈的向往?
推想起来,多半还是因为觉得怀才不遇。
大家都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在古代,失意秀才也是个很可怕的团体。中国历史上有三次大规模的起义:黄巢、李自成和太平天国,其中两次都是秀才领导的。 农民造反,大多是碰上旱灾、蝗灾什么的。或者苛捐杂税太重,吃不上饭了,造反。可是秀才不一样,哪怕锅里蒸着馒头,只要没有官儿当,他可能都想造反。因为他受委屈了,怀才不遇,展眼望去,没有求贤若渴的刘皇叔,只有满满一屋熊孩子,那么请问: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 所以,我们可以想象那个场景: 晚月初上,一灯如豆,吴用老师手捧《论语》,坐在那里出神,想到种种杀人放火、打家劫舍的勾当,不由得心潮澎湃……
——这样的秀才,可远不止吴用一个。
武松

❝看到弱者被欺凌,鲁智深会忍不住冲上去打抱不平,林冲也会掏俩钱帮帮忙,可武松对此是无感的,你被欺负是你没本事,关我何事?!
❞
这也不能怪武松心狠,他从小到大见到的世界就是这个样子。当年哥哥被人欺负的时候,谁又帮过他们呢?最后还不是靠武松的一双拳头,打得没人敢来找麻烦?
——一个英雄令人惋惜的人格底色。
李逵

❝才子只有写字的本领,没有杀人的本领。但越是没有杀人的本领,越是会幻想这类事情。自己可能连引体向上都做不了,但是看到李逵把人“一斧砍做两半,连胸膛都砍开了”“割下两块肉来”,就觉得亢奋。
❞
现实的血被文字的墨冲淡了,暴力就变成了一种游戏。但实际上,暴力不是游戏,它在现实中可以非常非常恐怖。
李贽生活在太平时代。金圣叹虽然活在明清易代之际,但也没有亲身经历过屠杀,所以他们对暴力缺乏真实体验,看李逵杀人只觉得有趣。
倒是像王夫之那样的人物,颠沛流离,九死一生,才会坚定地认为:杀人就是不对的,吃人就是不对的。没有什么童心,没有什么天真。仁暴之辩,就是人兽之辩。
——纸上得来终觉浅,没见过血,才会觉得杀人好玩儿。
史进

❝回想多年以前的那个炎热的夏天,史进拿了一把椅子,坐在自己庄园的树荫下面乘凉。对面松林透过风来,史进喝彩道:“好凉风!”
❞
这个时候的他全然无忧无虑。他还不知道朱武、陈达他们就要来了,这个庄园就要被烧掉了,自己就要流落绿林了,更不知道在自己死后,朱武没有为他掉一滴眼泪。
如果知道后来发生的一切,他还会不会做出同样的抉择?
这让人想起《笑傲江湖》里,岳夫人自杀前,叮嘱令狐冲的一句话:“冲儿,你以后对人,不可心地太好了!”
——多少人都曾是史进、令狐冲这样的少年……
杨志

❝我们在日常生活里,往往能碰到一种人,办什么事儿,什么事儿砸锅。但他没有一点责任,什么错都是别人的,反正所有人都对不起他。杨志就属于这种人。
❞
他失陷花石纲,是“时乖运蹇”,不可抗力,他没有过错。
他逃跑以后,谋求官复原职不成,是高俅“忒狠毒”,他没有过错。
他卖刀杀人,是牛二蛮横无理,自寻死路,他没有过错。
他丢失生辰纲,是老都管放刁,众军汉惫懒,“不听我言语”,他还是没有过错。
他这么一个毫无过错的人,为什么会步步踏空,走投无路?那当然是因为老天无眼、社会不公、奸人迫害。反正不是他的问题。
——人生路,是本来就窄?还是越走越窄?
读后
毫无疑问,作者押沙龙把《水浒传》读得既通透,又精彩!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水浒英雄,从未显得如此立体。
成年人若是没有耐心再通读一遍水浒,那么翻翻这本书,足以会心一笑;照着书中人物,比对一下自己的工作生活,肯定也会有很多:
“啊呀,原来我该这么做!”
“我去,这个坑可不能踩~”
“没想到,原来我也是这种人……” 的顿悟时刻。
家中如果有准备按照学校、老师要求,准备初次阅读四大名著的孩子,读到《水浒传》的时候,你大可以云淡风清地把这本书丢给他:“对照着翻翻,看看你和作者想的一不一样。”
既有面儿,又有用~
作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