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torz

V1

2023/05/18阅读:14主题:橙心

7%的长期年化,有点东西

昨天的文章我们从房产税说起,谈到了看事情不要更多的研究真正国师级别大牛的观点,研究官产学媒四大强势集团的观点,而不是网上随便一个网友的观点。

所谓 夫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为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大资金比我们聪明。金钱永不眠,钱只会流向价值最高的地方,不要轻易觉得自己比钱聪明。

所以每年大量的内地中产和高净值客户赴港买保险,千万不要觉得这些人傻,保险哪儿都有,干嘛还专程飞到香港。

通常情况下,这说明的一种更可能的情况,就是香港保险的确是比内地保险要好


但是有网友对我提出的 3.5% 和 6.5% 的这个收益率却很不以为然。不就是多了 3% 嘛,有啥大不了的,还用得着费那么多劲?

这就提出了我们的一个关键点,就是时间的力量。3% 和 6.5%,三五年内看,它俩的确没什么大差异

年限 3.5% 6.5% 差额
1 10350 10650 300
2 10712 11342 630
3 11087 12079 992
4 11475 12865 1389
5 11877 13701 1824

投资1万,五年下来,不过多了1842元。考虑上来回香港的机票钱,也的确不是多合适。

但是保险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的长期性。比如前两天我给客户做的一个计划书,产品年化收益率如下表

保单年 美元 人民币
第10年 1.89% 2.04%
第20年 4.74% 4.91%
第30年 5.67% 5.83%
第40年 6.05% 6.20%
第100年 7.05% 7.15%

可以看出在前几年年化收益是很低的,但是时间越久收益率越高

比如说孩子现在 5 岁,我们给孩子买了这个储蓄险。投资5万美金,前五年每年一万。计划书里面会详细列出收益数据,我们可以对应绘制收益曲线如下

由于后期收益太高,导致前面的收益看起来几乎成了一条直线……

我们摘要几个关键年度,可得如下数据

保单年度 保单价值总额
8 50,895
20 128,195
30 250,560
@ANB 61岁 1,588,810
@ANB 71岁 3,365,455
@ANB 81岁 7,157,870
@ANB 91岁 15,107,265
@ANB 101岁 31,450,835

把时间点拉到孩子一生的时间轴

  • 投保第8年,孩子13岁,孩子刚上初中,保单回本;
  • 第20年,孩子大学刚毕业,保单价值约13万美元,约85万人民币,一毕业就有小百万资产;
  • 第30年,孩子刚成家,保单价值25万美元,约162万人民币;
  • 等孩子到了61岁,保单价值已经158万美元,也就是1000万人民币;

越往后,收益越高。一方面是复利本身的积累,另一方面,收益率也在一路涨高。保单第100年,收益率可达7.05%

有了这笔钱,孩子的一生,会从容很多。


有朋友可能会有疑问,这都是预期收益率,而不是保证收益率,所以可能达不成,算不得数的。

这里有两个数据可以参考。一个是之前一个拳头产品过去28年的分红达成数据

可以看出,预期收益基本都实现了。

另一个,**是过去28年,公司产品分红的平均达成率 92%-117%**。之所以会有超过100%的情况,是因为产品约定了分红比例,如果投资收益比预期的高,多出的收益也会按比例分给客户。

内地保险常见的分红比例是保险公司和客户三七开,而香港通常是一九开,客户拿九。所以高分红比例也是香港保险的一个大优势。

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收益,这肯定是真理,但不要被带歪了。这句话本来是投资公司为给自己免责的一句话,万一没达成在法律上它是没有责任的,但不代表历史数据没有参考性。

我们判断任何一个未来的事情,历史数据肯定都是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数据。东哥持有一些伯克希尔B的股票,就是看重了巴菲特老爷子的历史数据。如果历史数据不能做依据,为什么每年的巴菲特答股东问会成为投资界的春晚?

所以考虑问题的时候,不要让绝对正确的真理干扰自己判断,而是需要把思路落到现实的地面上考虑问题。


另一个疑问是,保险收益率随着年限而提高,直到100岁的时候才到 7%,但100年太久,到时候世界是怎么样都不可预期,这种假设到底有没有意义?

这里面就有两个关键。一个是灵活,一个是传承

灵活的意思是,保险可以随时退保并提取对应的现金价值。比如40年后退保,也可以拿到 40年对应的 6.05% 的复利,也可以完爆市面上绝大多数投资品了。

而传承,就更重要也更复杂一些。

高净值客户本身就又资产传承的需求,无需多言。随着国内中产阶级的兴起,中产阶级其实也面临着财富怎么传承给下一代的问题

而这恰恰是中层绝具最大的命门所在。中产阶级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可传承性非常差

学识能传给孩子吗?中产家庭可以适当的提供好的教育条件,但目前我们可以利用的学识其实主要还是学历教育,而这一点终究还是要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除了极少数天才,没有哪个中产敢断言自己孩子以后就一定能上多么好的大学。

我一同事,牛津大学毕业,但现在也在为孩子的教育焦虑,觉得大概率她的孩子上不了牛津。

职位?不好意思,这个没有任何可传承的价值。高级总监是没有办法把自己总监职位传承给孩子的。现代企业组织制度决定了职业经理人必须得是从头奋斗。

只有资产阶级的老板们,可以把自己的家族企业传承给孩子。

中产家庭真正能传承给孩子的无非就两个,一个是不动产,也就是房产,另一个就是一份能持续增值的金融资产

房子之前我们已经说了很多。金融资产方面,考虑到长久的不确定性,目前真正最有效的传承工具,市场上只有保险、信托等少数几种。

但除了保险,其他对于绝大多数人都不适合。这个我们以后慢慢展开说。


香港是金融自由港,金融业高度发达,是充分竞争的市场。压力之下,很多保单都设计得非常好。

到比如我现在谈的这个产品,可以无限次更换受保人。也就是说,可以给孩子买一份保单,在孩子成年后有了自己的孩子后,把被保险人转换成他的孩子。

考虑我们上面测算的复利的力量,如果后代能耐得住寂寞,2 代之后就可以跻身千万富翁,3 代后就可以成为绝对高净值人群了。

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买一份5万美元的保单就可以完美实现家庭财富的传承。


另外可能有人担心,这么长的时间,保险公司靠不靠谱?会不会提前倒闭之类?

首先,即使它不能持续百年,仅持续了三四十年,年化5%-6%的长期复利其实也非常可观了,完爆市面上绝大多数理财产品。

另外,就是要考虑大的、靠谱的保险公司,比如东哥所在的英国保诚。

英国保诚是英国王室的御用保险公司,理赔过泰坦尼克号和戴安娜王妃的车祸。作为拥有超过 170 年历史的保险公司,经历过一战、二战、经济大萧条、科技泡沫、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等重大社会及金融动荡,集团从未出现经营危机,在行业内素以稳健著称。

在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之后,为稳定全球经济,由20国集团(G20)设立的全球性金融监管体系——金融稳定委员会(FSB),每年会发布一份“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机构名单。

它们被称为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global systemically important insurers),全球都有更严格的监管,而且一旦出问题,各国政府都需要想办法救市,否则全球金融都会出现震荡。

在这样的公司投保,就等于把自己绑在了一个巨大的利益集团上。还记得我们之前说的吗,跟着大哥有肉吃


今天的话题有点大,先写到这里。保险作为普通人抵抗风险和财富传承最有效的工具,一展开就有很多可以聊,我们慢慢往去搭建。

好在在致富的路上,我们从来都有十足的耐心。


关键词:香港保险 资产配置

推荐阅读

分类:

其他

标签:

金融

作者介绍

jetorz
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