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elly1024
2023/03/10阅读:15主题:前端之巅同款
研报精选230310
目录
-
【行业230310安信证券】电子行业深度分析:激光雷达报告:开启百亿级市场蓝海,为自动驾驶“画龙点睛” -
【行业230310海通国际】中国食品饮料:数字化转型和新赛道扩容是调味品行业大势所趋:第十八届调味品高端峰会全程纪要 -
【行业230310华西证券】特斯拉系列报告二十六:“宏图愿景”中的车企竞争要素 -
【个股230310天风证券_申昊科技】智能机器人“小巨人”,掘金蓝海助力业绩迎反转拐点! -
【个股230310浙商证券_山大地纬】山大地纬深度报告:依托传统政务业务,成就山东数据要素市场开拓者 -
【个股230310财通证券_天奇股份】动力电池回收先行者,受益动力电池退役大潮
【行业230310安信证券】电子行业深度分析:激光雷达报告:开启百亿级市场蓝海,为自动驾驶“画龙点睛”

技术优势:激光雷达是自动驾驶传感的核心器件:
激光雷达(LiDAR)作为自动驾驶感知层面的重要一环,相较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其他传感器具有“精准、快速、高效作业”的巨大优势,已成为自动驾驶的主传感器之一,是实现L3级别以上自动驾驶最重要的传感设备。相较纯视觉路线,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具有更低技术壁垒和更好成像质量,成为自动驾驶与高阶辅助驾驶的主流路径。目前国内车规级激光雷达标准逐步趋于完善,伴随半固态式、固态式等技术不断革新,看好其未来作为自动驾驶核心配置的发展潜力。
发展趋势:短期内追求过车规及量产,长期追求卓越性能:
激光雷达路径从扫描方式可以分为机械式、半固态式和固态式。从短期看,产品是否符合车规级要求,能否稳定量产是下游车企普遍关注的问题,机械式较难通过车规级认证,半固态MEMS/转镜/棱镜方案具有最优的性价比而占据主流地位,已经应用于小鹏P5、北汽极狐阿尔法S等多款车型中。中长期来看,市场追求极致探测性能以实现更高级别的智能驾驶。OPA、Flash等方案技术优势明显,前景广阔。2022年开始,蔚来ET7、小鹏G9、沃尔沃XC90等使用激光雷达的车型将逐步交付。但受限于高阶自动驾驶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激光雷达上车进程2022年表现一般。后续,随着资本市场不断投资为激光雷达厂商积攒动能,激光雷达技术日趋成熟、价格逐步下探,下游应用实现多点开花,激光雷达产业发展有望提速。
关注标的:国产LiDAR+上游零部件厂商:
激光雷达产业链可以分为上游(光学和电子元器件)、中游(集成激光雷达)、下游(不同应用场景)。上游为激光发射、激光接收、扫描系统和信息处理四大部分,包含大量的光学和电子元器件。中游为集成的激光雷达产品,下游包括无人驾驶/智能驾驶、服务机器人、无人机、高精度地图等众多场景。国内整机厂商龙头包括禾赛科技、图达通、速腾聚创、万集科技、奥比中光、欧菲光等,伴随国产替代浪潮近年来市场占比不断提高;上游零部件厂商如炬光科技、舜宇光学、蓝特光学、永新光学、昀冢科技、富信科技、茂莱光学等主要面向激光器及光学模组,市场积淀深厚、技术优势突出;长光华芯、仕佳光子、光迅科技等聚焦国内激光芯片或布局下一代技术。伴随激光雷达整机逐步进入量产与交付阶段,上游标的有望坐收行业红利,关注其持续受益机会。
风险提示:产业化进程不及预期、技术研发进展不及预期等。
【行业230310海通国际】中国食品饮料:数字化转型和新赛道扩容是调味品行业大势所趋:第十八届调味品高端峰会全程纪要

数字化转型是行业趋势,中大型企业基本都建立了自己的数字化系统,向上实现智能制造,向下探究消费者数据,同时链接供应链和物流,将各个信息孤岛通过数字化系统结合起来。食品安全、质量和成分可追踪追溯、绿色健康、数字营销、低碳环保、智能生产等都成为食品饮料行业的关键词,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家的课题,要积极拥抱数字化变革。参加峰会的企业包括新希望味业、天味食品、聚慧餐调、绝味食品、加加食品、安琪酵母、雪天盐业、山西紫林醋业等企业都已完成智能工厂、数字化系统的转型。
基础调味品供给增加会进一步挤压行业空间,复合调味料赛道扩容迅速进入者众多,短期供需平衡。餐饮春节火爆,2月聚餐延续,3月环比略有回落,总体低开高走逐渐恢复,基础调味品会需求随着餐饮逐渐回升;供给端包括海天/厨邦/千禾积极扩产,加上其他进入基础调味料的大中企业也有扩产动作,如参会的加加食品,会进一步挤压行业空间。大B/小B端对复合调味料需求旺盛,叠加企业品类创新持续,带动行业需求增长;供给端复调门槛较低,进入者众多,短期供需平衡,中长期有可能供大于求。
复合调味料提供商最大的困境是柔性化生产和大规模生产的冲突。一般餐饮企业开3-5家店就要考虑是否建工厂,同时ToB端优秀产品都有向C端扩张路径,复合调味料行业增速较快。ToB端复合调味料特点是定制化服务、分散需求,对柔性生产和敏捷度要求很高。因此,对于复合调味料服务商来讲,口味的基础研发是必要的,解构味道,尝试建立标准化模块。成熟的服务商基于数字化系统和智能工厂,需要迅速判断是否能满足客户需求,一般给1个月的试错时间,判断不能完成就放弃。
消费行业的投资热点持续轮动,食品工业如复合调味料和预制菜的投资热点将持续。消费子赛道投资主题不断切换,2013-2015年最热的投资是综合性电商和居民服务业;2015-2017年轮换到居民服务、新零售、B2B和跨境电商行业;2020年后投资热点转向食品制造业、垂直电商和餐饮行业。消费新品类在不断出现,对上下游产业链都会有带动。2022年调味品行业有多件投融资市场典型案例,主要集中在复调和预制菜赛道,比如宝立食品上市,丹丹豆瓣和草原红太阳开始上市辅导。此外,三大板的注册制有明确导向性,传统食品行业公司想要在三大板上市,需要考虑变革或者收并购来做转型。
【行业230310华西证券】特斯拉系列报告二十六:“宏图愿景”中的车企竞争要素

核心观点:特斯拉通过“光、储、用(车用+商用)”的闭环营造可持续发展地球的宏观愿景,意图通过“车+充电网络+商用设备”构成下游、“光+储”构成体系上游,并用电池为媒介打造特斯拉生态体系。在宏大背景下,我们认为特斯拉并未仅着眼于远方,而是通过技术升级和供应链优化追求极致的生产效率和规模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本篇报告核心思路为通过特斯拉引领的产业变革趋势,分析智能电动时代下车企的核心竞争要素。
系统性降本打造核心竞争力。在汽车智能电动变革时代,由于动力系统复杂程度的降低,同类车型差异化缩小;但汽车消费者需求差异化仍将存在,因此车企需要合理规划车型,为不同用户打造不同定位、不同价格的产品。以特斯拉为参考,我们认为未来车企的竞争或将收敛于生产效率和成本的比拼,具有优秀平台化能力、高效组织架构和扁平供应链的企业或将成为赢家。
技术创新+规模效应营造降本空间。特斯拉展示的下一代平台将通过制造升级的方式大幅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追求极致规模。新车型面世后或将引领新一轮的汽车生产技术的变革;考虑到多数零部件企业商务让利空间有限,我们认为未来能快速跟进技术降本或具有良好规模效应的车企或将胜出。
智能化标签打造壁垒。特斯拉引领技术革新,未来有望通过FSD、机器人打造全新的商业模式。以当前时点来看,虽然AI技术本身并未直接创造企业护城河;然而特斯拉通过智能化标签:1)强化人才吸引力;2)优化品牌力,赋能销售,形成壁垒。我们认为,智能化能力在当前仍然是车企竞争的要素之一。
【个股230310天风证券_申昊科技】智能机器人“小巨人”,掘金蓝海助力业绩迎反转拐点!

申昊科技(300853)
申昊科技:智能机器人“小巨人”,“海陆空隧”全方位布局
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于2020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是一家长期专注于工业设备检测及故障诊断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深耕工业大健康领域,利用传感器、机器人、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工业设备安全运行和智能化运维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公司已开发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机器人、智能监测及控制设备等系列产品,可应用于电力电网、轨道交通、油气化工等行业。经过逾20年的发展积累,公司已在市场、技术、产品等方面构筑起核心优势,于2020年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9亿元,同比增长25.80%,实现净利润1.80亿元,同比增长11.07%。
行业趋势: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发展,智能机器人应用空间广阔
2023年1月,工信部等十七部门出台《“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至2025年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应用深度、广度显著提升。IFR预测2024年中国特种机器人销售额有望达34亿美元(约237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增长89%,中国特种机器人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其中:1)电网领域,政策端多项支持政策推进电网智能化建设,市场端用电规模扩大倒逼电网智能化升级;电力工程投资活跃强化电力机器人需求支撑,我们预计至2025年电力巡检机器人市场空间有望突破百亿元。2)轨道交通领域,在“交通强国”国家战略背景下,轨交装备智能化升级趋势显著深化;在路网规模持续扩张、运营里程不断增加等因素驱动下,轨交智能巡检机器人市场有望迎来加速扩容。
公司竞争优势:长期深耕人工智能领域,产品技术优势积淀深厚
1)研发优势:公司已形成包含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在内的核心技术体系,内部搭建起综合巡检数字仿真平台、多源传感融合定位导航技术平台,外部与浙江大学等高校进行技术合作研发,加速技术储备扩充。2)区位优势:公司作为浙江省电力机器人龙头,充分受益地区智能化先行,并积极拓展省外市场。3)产品布局:公司产品布局广度、深度同步拓展,电力机器人由巡检侧向作业侧延伸。4)先发优势:公司先发布局轨交机器人蓝海市场,培育第二增长曲线;已经与中铁上海设计院等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并于2022年成功中标千万级轨交订单,350台轨交智能巡检机器人扩产项目有序推进,有望形成新的业绩增长点。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为5.89/10.55/13.86亿元,归母净利润0.26/1.97/2.82亿元,对应EPS为0.18/1.34/1.92元;看好公司“工业大健康”战略推进、“海陆空隧”产品全方位布局以及轨交机器人蓝海市场开拓,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2023年30倍PE,对应目标价40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主营业务收入季节性波动风险,新市场开拓不及预期的风险,应收账款余额较大,测算存在一定主观性的风险
【个股230310浙商证券_山大地纬】山大地纬深度报告:依托传统政务业务,成就山东数据要素市场开拓者

山大地纬(688579)
投资要点
区块链技术先驱,共振三大业务,山大地纬历久弥新
公司控股股东为山东山大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山东大学,三大传统业务板块智慧医保医疗、智慧政务以及智能用电已拓展至全国20多个省份,为3.5亿人提供信息化服务。2021年实现营收6.38亿元,同比增长28.7%,5年CAGR达19.1%;实现归母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增长13.0%,五年CAGR达13.7%。
此外其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居于全国领先水平。公司基于区块链技术,成为全国范围内第一批数据要素落地企业,依托三大传统业务的成熟渠道以及业务积累的经验开拓至省外版图,未来可期。
数据二十条新政推动数据要素市场由量变到质变
2022年4月国务院首次将数据要素升格为生产要素;2022年12月财政部正式将数据要素作为资产处理,开启数据要素市场先声;接下来的数据二十条新政进一步完善数据产权界定、数据市场体系建设等制度和政策,数据要素市场产业化大时代正式开启。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中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已达704亿,十四五期间年复合增速达25%。
公司是利用区块链技术进军数据要素市场的先行者,已获千万订单。
区块链技术可以解决数据交付中主体多元性导致权利所有者界定困难和内容多维性导致权利范围明晰困难这两大问题。多地数据交易平台采用区块链技术已是大势所趋。
公司是中国最早一批区块链技术研发企业,也是目前国内区块链相关标准制定的主持者和参与人。一方面,公司在山东率先打造区块链城市基础设施助力政府数据上链,在全国推进“人社链”建设,2021年实现区块链业务中标金额近1500万元。另一方面,公司精选普惠金融与保险业务场景作为下游应用场景,依托公司“大纬链”技术实现创新数据流转通道运营新模式。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4.68/6.41/8.5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6.57%/36.98%/32.84%;对应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2/1.41/1.8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9.66%/125.84%/30.41%,对应EPS为0.16/0.35/0.46元,对应2023年PE为34.14倍,给予2023年50倍PE。首次覆盖予以“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核心竞争力下降风险、人力成本上升、省外版图拓展不及预期、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个股230310财通证券_天奇股份】动力电池回收先行者,受益动力电池退役大潮

天奇股份(002009)
动力电池退役回收大潮逐渐来临,预计25年回收规模32.40万吨,2022-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1.10%。受益于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提升,以及16-20年三元电池市占率大幅度提升,我们预计五年的动力电池回收周期下2022年-2025年正极材料回收规模分别为18.24/29.35/26.53/32.40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1.10%。同时,考虑到21年之后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提升的背景下,我们预计未来十年全球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空间或将突破500亿元。
三元动力电池回收经济性明显,磷酸铁锂电池回收已然具备经济性。根据最新的废旧电池价格,我们测算采用湿法回收技术处理每吨废旧电池,磷酸铁锂总回收利润约为606元/吨,利润率约为2.29%;三元电池总回收利润约为8046元/吨,利润率约为14.91%。同时,考虑到各家动力电池回收公司的技术优势以及将废旧动力电池转向储能的更长运作周期,三元动力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回收的经济性或将更加明显。
公司动力电池回收环节23年产能已然跃居行业前列,23-24年营收增速预计均超50%。公司深耕汽车产业链,17年开始布局动力电池回收环节,公司致力于形成“电池回收-元素提取-材料制造”的废旧锂电池资源化利用完整产业链。目前,公司具备5万吨废旧三元锂电池回收产能,我们预计23年年中锂电池循环板块将形成年处理10万吨废旧锂电池的处理规模(包括5万吨废旧三元电池及5万吨废旧磷酸铁锂电池),锂电池循环业务23-24年分别贡献收入33.80/53.09亿元,增速分别为90.29%/57.08%。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为动力电池回收环节先行者,且在快速提升产能,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4.72/61.30/81.34亿元,归母净利润2.26/4.06/5.18亿元,对应PE分别为27.11/15.10/11.84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碳酸锂价格波动风险;锂电回收产能建设项目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关注@水母公社,后台留言"研报+日期"获取当日全部研报🗂️请注意当日研报集合需次日生成
作者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