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小丸子

V1

2023/04/22阅读:41主题:雁栖湖

如何快速学习一个领域?

本文为学习笔记整理,内容来自up主”小lin说“的视频《我是如何快速了解一个领域的?》。

起因是有小伙伴提问很多关于财报细节的问题,学习进度缓慢。想起自己也有过类似的问题,虽然自己事后觉察到,但在做事的过程中还是经常免不了纠结细节,导致效率低下。

于是把关注过的思路清晰、做事效率高的UP主分享的经验梳理出来,分享给大家,也时时自我提醒,希望能借此机会,通过刻意改掉不良思维习惯。

引言:如何快速解决复杂性问题?

如何做一期内容?

如何在大量繁杂的信息当中找到一条清晰的脉络?

如何快速了解一个行业?

老板给一个大项目,那么多信息,该从哪入手?

学霸解决这类问题,确实是有一些方法和套路,下面就来学习一下学霸的方法论。

Part1了解结构化思维方式

比如,如何开一个奶茶店?

首先,可以上网检索信息,但当我们面对庞大繁杂的信息,到底该从哪入手?

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一点,就是如何把这些信息在你的脑子里形成一个框架、形成一些主线,把脉络梳理清楚了,才更方便记忆和理解。

形象一点就像把你的大脑当成你的房间,来了件衣服,你知道要放进衣柜、来了个碗,你知道要放进厨房。

每一个信息也都有自己分门别类的地方,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找到繁杂信息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这个结构。(我觉得这个跟《查理芒格的智慧:投资费格栅理论》书里讲到的格栅理论是一样的,果然学霸的思维方式都是一样的。)

比如:要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你最主要的是GDP,看物价、看CPI、看就业情况。GDP里还会分消费、出口、投资等……经济政策,无非就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这些政策会联动到二级市场,有股市、债市、货币市场、衍生品等。

它非常繁杂,但你用这个框架那么一套就清晰了。所以当我们碰到一个新的领域的时候,重点不是在于学习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细节,而是能够先建立起一个主要框架。

有了这个框架,不管是理解信息、向别人表达,还是后面有新信息记录的时候,都可以加到自有的框架里,帮你更快速理解。

所有的信息在你的脑子里,它就像有一棵棵树一样,每次来新的信息,你就知道在哪个树枝上,慢慢你的知识体系就会更丰满。

如果没有那棵树,每次来一个树叶你就记下来,就算你记忆力再好,你之后找信息的时候,就一地树叶,非常麻烦,而且很有可能风一吹就散了。

总结一下,当我们想学习一个新的知识体系的时候,了解这个体系的框架或者整个知识的脉络,比我们去仔细的抠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可能对我们帮助提升更大。

Part2如何建立知识框架

1首先,你可以参考一个别人已有的框架。

基本上我们解决的问题不是什么世界级科研难题,大概率早就已经有人去思考过,或者写成书、或者有课程去解决了。所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节省大量的时间。

找教材:比如要了解利率,先一本教材出来,看一看人家是怎么讲的,甚至都不用对你去读每个细节,就把目录或者框架给摘出来,这样就可以帮助你自己在理清思路。

充分利用网络:找一些可信的信息源,一文了解~、八分钟带你了解~,找一些这种类型的文章,先帮助自己把这个思路和体系给建立起来。

直接问chatgpt作个参考,虽然肯定不可能100%正确,但是随着你一步一步问,能帮你梳理这些问题和框架。而且它现在进化这么快,之后大概率也会越来越完善。

我们在面对一些混沌、 很多信息的时候,第一目标是把思路和框架给理清楚,所以一定要抑制住自己想去看一些新闻、八卦小道消息这方面的欲望。 你可能就看个标题知道硅谷银行倒了,谁谁谁有可能要收购,就足够了。不然整天一个满脑子八卦的小灵通……

这棵树不需要像教科书一样特别复杂。知识树最主要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去理解知识,去记住这些信息,所以它可以很简单,就一条线,甚至可能很奇葩都没关系,你只要觉得有用就行。 把这棵树、这个框架给建立出来,然后再把那些信息、八卦、事实都塞进去,这样才能让这个线或框架比较丰满。

2如何自己建立这个框架体系的?

1,多问为什么

追问什么,通过不断的追问,一层一层把知识体系挖出来。 比如硅谷银行倒闭事件,最原始的两个问题:

第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具体是怎么回事,硅谷银行为什么就倒了? 第二,影响到底有多大,至于像媒体炒得这么疯狂吗? 往下看,直接原因,硅谷银行宣布要发债券融资;根本原因,一直在持有长期债券。然后,为什么持有一些长期债券,突然风险会变得这么大?往下再挖,原来它持有很多MBS,由于它的负凸性,然后加息环境就导致了风险很大。难道他就不管风险吗?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风险?原来它真的不管风险,根本原因找到了,它连CRO(首席风险管理官)都没有。

另一边呢,这个事情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包括一些规模上的衡量,市场后续影响,包括别的银行有没有这些问题,之后可能会发生什么,政府会怎么做,这些都是会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沿着思路往下查,最后做取舍。

通过层层追问把框架体系建立起来

让你带着问题去查很多信息,排除掉很多繁杂的信息,主动搜索相关信息,排出被动信息

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这种层次追问的方式解决。 例二 如何分析一家公司,或者说我想看看这个公司如何增加利润,如开家奶茶店对吧?如何提高奶茶店的利润,这是很多奶茶店老板最关心的问题,我一样可以沿着这个思路去解决,

你比如说我看利润是怎么够的,的收入减成本要想提高利润,降本增效你看增效我可以从哪些角度考虑,我要么是增加单价,要么是增加卖的量价格这边要么单个产品提升价格,要么让每个人来的时候能多买一些,比如我可以捆鄉销售,我可以搞满减增量这边怎么弄,

一方面我可以让用户变多,拉新拉广告之类的,或者我可以让每个人增加互购,我说我给你搞一个会员卡买10 赠1对吧?

平时看到那些套路都慢慢进入到这个知识框架里,当你再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你面对的不是说我要找明星代言,我要怎么怎么……一个个零散的信息,而是有一个体系框架,怎么一步一步在每个环节去思考这个问题。

2,时间线

第二个小诀窍是沿着一条时问线去梳理它的脉络。

对经济、文化这种稍微文科类的学科都还挺常用的,比如很多国家经济类的分析,就是按照时间线去梳理。

一个事情发展到现在,比如说欠集体体系,它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可能会非常的复杂,我也不好去理解,大家也不好去理解,但是如果我把时间退回到10年前,退回到100年前,从他刚起步的时候开始讲,这时候我也好理解,大家也好理解,然后你再沿着这个思路去挖掘一下它一步一步是怎么发展过来的,这样你的框架不就建立起来了。

按照时间限制,也不可能了解一个国家从好几百年前到现在所有的事,这时候怎么办?

可以找一些那种结果导向型的数据通过去反映,看哪个时间段是这个国家有一些大的波动或者大的事件,然后再通过那个事件去往深挖一些具体的原因​

好几百年前到现在所有的事对吧?这时候怎么办?

3,结果导向型的数据

基于结果导向型的数据去反映,看哪个时段是这个国家有一些大的波动或者大的事件,然后再通过事件深挖具体的原因。

比如分析俄罗斯经济,俄罗斯经济从 2000年初就开始高速增长,接着深入挖掘原因,然后发现当时油价上涨,它跟能源价格相关性那么高,原来俄罗斯是如此地依赖能源。

同样的思路,研究一个公司发展也是一样,看看结果导向什么,最主要的可能就是股价。

因为市场上关于公司的消息各种各样,有一些什么老大的花边新闻,有可能是竞争对手造谣,你怎么样能找到市场对它的真实反映,就是看结果导向什么。 如果股价没什么变动,那就说明市场对这个事实际上的反馈没有那么大。 尤其是现在各种自媒体,每天一句话一个动荡,那个车又撞人了,感觉好像事很大,但其实也没有。 影响有多大,需要一些数据或者是客观的东西去佐证,这时候看结果导向型的数据,就能判断哪些信息、或哪些事才是真正关键重要。

数据来源

Trading Economics 世界银行 Our World in Data OECD IMF 中国统计局 各大券商交易平台

另外,数据尽可能去找一手的信息。比如说聊一个国家的经济,看这个国家最基础的就业率、GDP\CPI最基础的数据。 分析一个公司,更多的是去看公司的年报、公司第一手的材料、创始人本身的采访,从底层的信息更容易挖掘到事物的本质。

4,流程化思维

比如,把大象放进冰箱分几步?把门打开、把大象放进去、然后把门关上。这种比较简单,但其实大事情也是一样。

例1: 小lin奶茶店该如何营销?

一个客户是怎么买到小lin奶茶的? 首先,就有一个初始的过程,他得知道奶茶店,可能是通过视频或其它渠道认识的。然后,他得一点一点跟我建立起信任;最后,完成一个购买和转化的步骤。

如果想提升整个的营销效果,我就可以从这几个步骤或者环节去入手; 怎么能让更多的人知道?我可以打广告,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多露脸等; 中间怎么建立信任?我可以请明星代言,可以在社交媒体多晃悠; 最后,怎么完成转化?我可以搞促销,搞满减,也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多晃悠,告诉大家快来买小lin奶茶,对吧? 所以为什么UP主做广告效果好,你会发现他把整个环节全都渗透下来了。

例二:怎么找到心仪的另一半?

首先,你得认识一个人;

然后,跟他建立联系; 最后,表白成功。 要想增加找到另一半的概率,漏斗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找人,可以通过App、聚会,亲友介绍…… 怎么建立信任?多送礼物、多跟人约会、去吃饭、看电影…… 怎么增加表白成功的概率?带花、带礼物,成功就恭喜你,不成功返回上一步,之后接着表白……

你可能最开始建立的只是一些非常小的框架、或者一条线状的逻辑,但当这些慢慢在你脑子里形成体系的时候,它就会连起来,变成一个枝繁叶茂的大树、或者说一个网状的东西。

3补充两个好的学习习惯

在看长论文或者资料的时候,阅读两遍

第一遍,先忽略所有能忽略的所有细节,简单了解全文的脉络和大纲;

第二遍,之后整理的时候,再根据问题去找答案,去补充细节;

通过输出巩固所学内容;

分类:

后端

标签:

后端

作者介绍

樱桃小丸子
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