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经理P仔
2023/05/11阅读:20主题:橙心
【对线开发】你跟我说说到底什么是tip/toast
tip/toast傻傻分不清楚
一次,产品经理p仔在和开发提一个移动端的交互需求,对话大致如下:
产品:这里在用户提交后,要有一个tip交互提示,具体提示文案根据提交后成功或者失败进行展示。
开发:好的没问题,包在我身上。
---开发一阵猛敲代码---
开发:搞定了,你看看是不是这样的?

产品:阿?不是呀,我要的是tip,你做的这个叫notify,你不知道什么是tip吗?(叉腰)
开发:(挠挠头)tip不就是这样的吗?你看看微信小程序,这个就是toptips。我才要问你,你不知道什么是tip吗?(摊手)
产品:害,我还是给你画个图吧。

开发:你这不是瞎搞吗,早说嘛。我给你看看vant的组件规范,你看,这个东西叫toast,不叫tip。
产品:(涨红着脸,溜了溜了)
问题出在哪里
toast是轻提示,在页面中间弹出黑色半透明提示,用于消息通知、加载提示、操作结果提示等场景。toast在各大主流前端框架里,指代的都是同一种组件,因此toast这个概念对于开发来说是共识。


而tip其实虽然中文翻译也是提示,但是因为没有一个业界共识的tip组件,再加上存在toptips、tooltip等组件,因此用tip来与开发沟通,不搭配画图等其它说明的话,就容易造成误解。



这里的问题,其实就是产品不清楚这个组件或者这个交互方式,在前端框架里有标准统一的命名toast,于是沿用了他自己习惯的叫法,一直把toast叫做tip才导致的乌龙事件。
上面的场景其实在我们工作中非常常见,本质就是因为团队内部对一些名词、对象的理解没有达成共识,而导致做出来的东西有偏差,需要返工。这就是内部沟通的信息差。
应对之策
为了避免团队因概念、定义不清楚而导致的沟通信息差,我们解决的原则是:有外部规范则遵循外部规范,没有外部规范则约定内部规范。
外部规范是指,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行业主流框架、大厂标准等广为人知且具有普适性的标准。比如我们在做跨境电商领域下的订单模块时,查到有对应的国标,那么大家遵循国标里的一些规定,可以让用户在使用产品或者跨系统沟通的时候,把信息差控制在最小。


在上文的例子里,其实我们在和前端开发沟通的时候,组件以及交互可以参考大厂开源的设计规范,比如有赞的vant、蚂蚁的Antdesign、腾讯TDesign等。或者直接问公司的开发他们用的是哪个开源框架,比如vue或者react,然后再去看对应的官方文档。这样就可以保证产品和开发在同一标准下进行沟通。
当缺少外部规范的约束时,我们又想要保证产研各角色的同事能够在“同一套语言体系”中进行沟通,那么只能通过内部进行梳理和沉淀,推行内部的规范。比如上面的顶部提示,我们就约定叫“顶部提示toptips”,而页面底部的提示,我们就约定叫“页脚提示footer”等等,总之就是形成团队内部的标准,形成共识。

One More Thing
在博弈论里有一个概念叫公共知识的概念(common knowledge),指的是所有参与者对于游戏规则、参与者自身以及其他参与者的信息都具有相同的认知和理解。也就是说,每个参与者都知道其他参与者知道什么,同时也知道其他参与者知道他们自己知道什么,以此类推。
比如“地球是圆的“就是一个公共知识,我知道”地球是圆的“,我也知道其他人知道”地球是圆的“。同理地,其他人也知道”地球是圆的“,也知道别人知道”地球是圆的“。
我们将团队内部知识,形成沉淀和规范,并以文本、文档的方式记录下来公之于众,这个过程就是促成团队内”公共知识“的过程。
扩展阅读
有赞vant组件规范:https://vant-contrib.gitee.io/vant/#/zh-CN/home
微信小程序组件规范:https://weui.io/
腾讯Tdesign:https://tdesign.tencent.com/
博弈论-公共知识:https://zhuanlan.zhihu.com/p/26882818
作者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