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mas
2022/11/13阅读:30主题:橙心
当代制度:期末
当代制度期末设计
上讲回顾
数据分析
小组讨论作业
(1)每个人提出经济制度改革的设想,并相互提出支持或质疑。(如从自身经历出发,是否支持或反对这一观点)
(2)你的隐含假设是什么?
(3)这一隐含假设是否可以改变?--->方向或者数量
(4)如果假设改变,你的观点是否也会随之改变呢?那么,你的新观点又是什么?
各组汇总本组结果,形成小组报告并分享。
制度与XX的关系
从个体经历中提取变量

邀请大家参与“制度与我”项目
每年提交一次个人经历与家庭收入数据。
数据都会采取“脱敏”处理,不会显示个人信息。
数据库每年会有180位左右的新同学加入,每年新增有效数据可以达到2400条。
分享,学习。这些数据对于大家相互学习并“看见”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及相应的后果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数据对于研究我国当代经济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参与的同学,有资格查看并使用数据集里各项数据与信息。
从案例中提炼制度变量
[刘汉青vs张益唐](https://www.sohu.com/a/587556630_121157756)
查找资料
[张益唐2](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f4y1f76R/?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43c2d2f0611521c81d7e766104c43406) 油管:张益唐
找出变量
基本生计的可获得性
学术资源可得性
学术氛围
社会评价
......
思考,是什么让行为分歧
这个分析是否能够扩展?---->制度与创新之间关系
有没有更多的案例?
有没有更多数据?
仿真模拟、建模或数据分析
再如:制度与疫情
疫情的成本?如何分类?
疫情?不同的病毒具有不同的传染率R0
两者有什么关系--->提出假说
采用什么方式验证?
数据、模型
国家制度与收入
搜集世界范围内,各国收入与国家制度之间的关系
国家制度如何分类:
强政府与弱政府?
中央政府税收占比?
可以提出什么假说?
如何验证?
讨论的展开
以案例为中心
以小组成员的经历为中心
学会分类
放弃自我中心,在讨论中获得真知
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或者走向不同的研究思路
比如性格决定命运
期末考试方式:分析制度效应
老师出题目
自主决定题目
本门课程总结
经济制度具有激励性
市场vs生产规模经济性:中国2000年以来的制度选择
改革开放后的发展
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
旗县经济增长与制度
家庭收入与制度
经济制度课题的设计
作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