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ZARK

V1

2023/03/19阅读:12主题:姹紫

ECO | 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研究

ECO | 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研究

内容来源:课程论文资料整理所得,有不正确之处还望读者批判指正。


目录

  • 一、引言
  • 二、现代企业制度及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内涵
  • 三、国有企业制度建设成效及存在问题
  • 四、建设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政策建议

摘要: 企业制度关系到企业运营和经济发展,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研究国有企业制度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在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时不断地调整公司治理结构,使其不断切合经济发展水平,以促进国有企业持续做强做优做大。然而,国有企业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必要性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和国有企业管理者更好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竞争力,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

关键词: 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制度改革;党的领导

一、引言

企业制度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学命题,因为它关系到企业运营和经济发展。企业制度涉及到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方式、产权制度、监管机制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此外,企业制度也直接关系到投资者权益和社会公平。

企业制度对企业经营效率和竞争力的影响是复杂的。企业制度不同,会导致企业管理、资源配置、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例如,在公有制企业中,管理层可能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而在私有制企业中,管理层可能更加关注公司的经营效益。这些差异可能导致企业在市场上的不同表现。

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他们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大型基础设施和战略性产业中。国有企业还在就业和税收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国有企业制度对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国有企业制度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和国有企业管理者更好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竞争力,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此外,研究国有企业制度还有助于了解国有企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必要性。另外,国有企业制度的研究也有助于理解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对其进行评估,以及为国家未来经济发展提供建议。 然而,国有企业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资本运作不透明,国有企业资本运作缺乏透明度,导致资金管理不善,资源浪费,影响经济效率;第二,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缺乏市场化和专业化,导致管理效率低下,阻碍企业发展;第三,国有企业监管体系缺乏独立性和专业性,监管难以有效实施,导致监管效率低下。因此学术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既有总结和反思,也有客观评价和数据分析,更有积极献策和展望。基于研究的连续性和继承性,本文将重点对近十年来关于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建设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

二、现代企业制度及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内涵

现代企业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欧洲工业化进程中。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工业生产的扩大和复杂化,传统的家族式经营和手工业生产模式逐渐无法适应市场需求,需要新的经营管理模式的出现。这就促进了公司制度的发展,并逐渐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主流。研究现代企业制度模式的起源通常被认为可以追溯到1977年,当时钱德勒在他的书中首次提出了现代企业是由一组支薪的中、高层经理人员所管理的多单位企业,随着工业 化的推进,现代企业制度逐渐形成并在世界范围内普及。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当前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制度和方式。它是在传统企业制度的基础上发展和演变而成的。柴宝善(1994)[2]指出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产权是明晰的;(2)公司制度为产权组织形式;(3)所有者与经营者的责任是明确的;(4)所有者只承担有限责任;(5)政企分开;(6)企业的内部管理需有现代科学管理制度。

基于此,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产权组织的有效形式。公司制有以下优点:有限责任:公司制度采用股份制,股东的责任仅限于其所持股份的金额,因此对股东的财务风险有效限制。流动性高:公司制度允许股票在市场上流通,使投资者可以随时买卖股票,增加了投资的流动性。资金集中:公司制度允许大量的资金通过股票发行等方式集中到企业,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管理分离:公司制度将股东和管理者的角色分离,使股东可以通过代表大会等途径对管理层进行监督和控制。治理制度严格:公司制度下企业的治理机制相对严格,需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财务标准,这有助于确保企业的合法合理经营和管理。而这种制度为中国国有企业提供了借鉴和导向。

然而,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在“两权分离”的基础上的,这种形式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不能直接套用。

我国已经对现代国有企业制度进行了近30年的探索,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国有企业制度的改革目标是建立以股份制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1999年十五届四中全会对于国有企业的改革进行了更为全面的目标和措施的部署。学术界对此也进行了积极的探讨,但仍没有对中国特色国有企业制度的内涵形成系统性的结论,对其内涵的正确认识,将会对国有企业提升效率和增强核心竞争力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学术界对于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研究最早虽然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但较为集中的探讨主要集中在近十年。张成付(2010)认为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是有别于西方现代企业的,它是党组织和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的制度R;周海江(2013)认为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就是把“党的建设”和“社会责任”嵌入“现代企业制度”的制度R;李云峰(2016)则认为其内涵应该是把党组织作为一个治理主体内置到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的一套制度性安排;黄华(2020)认为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就是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职工民主管理嵌入到企业而形成的制度集合,并提出在制度构建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好党的领导、经济效率、民主管理以及共享发展这四项原则。

三、国有企业制度建设成效及存在问题

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构建的实践随着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也逐渐深入,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国在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时不断地调整公司治理结构,使其不断切合经济发展水平,以促进国有企业持续做强做优做大。简要来说,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⑴)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1993年):中国开始推进改革开放,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是改变管理方式,提高经济效益。(2)企业改革深化期(1994年-2004年):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深化阶段,重点是改变所有制结构,提高企业治理水平。(3)混合所有制改革期(2005年-2023年):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混合所有制改革期。如支持国有企业引入社会资本,推进国有企业与社会资本融合发展﹔支持国有企业上市:通过上市,提高国有企业治理水平和监督力度﹔推进国有企业国际化:支持国有企业走出去,提高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推进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支持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提高国有企业效益;推进国有企业管理制度改革:通过管理制度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管理水平。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主要是沿着党组织嵌入公司治理所展开,它是国有企业区别于一般企业制度的最大不同。党组织的嵌入有利于解决内部人控制等问题;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独立有利于解决国有企业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等问题,减少治理层贪污腐败的发生。

学者们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分析和肯定。张弛(2019)指出相应的组织架构在构建制度的过程中被保留.如党委会等。这样就弥补了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漏洞,并且改变了股东利益至上的思想,使得国有企业将社会责任放在了与经济效益同等重要的地位。刘青山(2020)认为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建设以来,不仅在改制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企业市场基础也进一步巩固;深入推进规范董事会建设,董事会职权进一步落实;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融合更加紧密。车路遥(2021)认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吸收了《G20/OECD公司治理原则》中合理国际通行原则,在其基础之上加入了党的领导要素,创新了国有企业治理制度。

也有许多学者从实证的角度佐证了党的领导对于国有企业发展的推动力,;张弛(2019)则更为直接地将“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程度作为量化指标,通过检验公司治理中的各项指标来印证党委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程度越高,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状况越好,企业的代理成本越少@;李雪(2021)采用了随机前沿分析模型,以2013-2017年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有企业的研发创新效率3。这些学者通过直观的数据分析印证了党组织对于国有企业的嵌入,对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来讲是极为有利的,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治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虽然我国一直致力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国有企业制度,使其可以适应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益和增强竞争实力,在这一过程中确实取得了部分成就,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私有化,二是党组织建设。本文也将从这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是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建设的私有化问题。我国国有企业制度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私有化”与“公有制”之争,部分学者鼓吹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时要进行西化、私有化。张维迎(2011)认为只有将国有企业私有化才可以提高国企的经济效率,陈志武(2011)甚至把中国经济资产国有作为中国经济转型存在阻力的根本原因。但近年来学术界对于国有企业私有化更多的是持反对意见,陈进行、李云峰(2016)从责任角度出发,批判私有化的观点,认为国有企业相对于一般企业而言除了经济责任外还承担着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所以国有企业制度的建设必须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张弛(2017)则是在对俄罗斯、东欧等国市场化改革的失败中得出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企业制度建设必须要坚决的走社会主义道路,反对盲目效仿西方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西化。

二是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建设的党建问题。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学者们对此也纷纷展开了讨论。程承坪(2017)认为我国国有国有企业在建设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同样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表现为国有股一股独大,董事会、监事会任免和监督机制不合理;二是企业党组织不能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缺乏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途径。虽然程承坪与雪明的观点在大方向一致,但是论述却更加具体,把我国国有企业制度与西方现代企业进行对比,既肯定了优点又指出了建设的不足之处。曾凡沛(2019)在在研究国有企业制度时,从党建本身入手,认为国有企业存在人才配备不足,党建工作队伍薄弱,理论基础不扎实,工作思路和方法较为陈旧落后等现象,使其无法妥善应对繁重复杂的工作任务,仅满足于日常组织生活开展,是导致党组织被淡化、弱化、边缘化的原因之一。

四、建设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政策建议

首先,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与西方现代企业制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加入了党的领导,这也是国有企业最大的优势和依靠力量。张成付(2010)认为在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时,应该把西方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情相结合,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保证党组织能参与决策、有效监督。陈建华(2010)认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应该从领导机制、工作机制、队伍建设以及党的自身建设这四个方面来构建,而前三个方面要注意党的意志体现,使“新三会”“老三会”以及经理层既可以独立运作又相辅相成。罗虎(2016)认为应当从党的领导、资产监管、产权建设、企业管理及公司治理这五个方面来共同推进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建设。韩玉铃、尤晓伟(2017)则认为应当把党组织建设与产权、管理制度、企业资产管理以及企业创新这四个方面相结合,体现党的政治核心地位。黄华(2020)认为“只有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才能保证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才能推动国有企业顺利实现两个根本转变”3。在探讨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这一问题上,虽然学者们的观点有所出入,但是在嵌入党的领导方面都达成了一致的看法,认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充分必要条件,这无论是从国情上还是实践经验上讲都是合乎逻辑的。

其次,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治理水平。如何回答“公有制”与“市场经济”能否结合的问题是国有制经济改革的核心论点。虽然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预设这种情况不存在,但在当代中国,已经在实践上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是可以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目标是_实现共同富裕,消除剥削和压迫,保障人民基本权益。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资_源配置和经济运行的主要形式。武涛(2011)指出在经济体制中,公有制与市场经济融合的关键在于国有制经济的改革,在市场经济中,传统的以国有、国营为特征的公有制形式如果不能使企业成为真正的面向市场的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就无法完成和市场经济相互融合的任务。@另外,多数学者也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其中一个核心目标是解决国有企业效率不高的问题,虽然改革整体取得了积极进步与显著成效,但制度困境仍然存在。对如何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R”的现代企业制度,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建议。其中,何瑛与杨琳(2021)认为,通过明确产权和引入社会资本来缓解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市场化机制减少国有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可以使其成为高效的市场主体。更具体的说,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可以通过股权质押、股权转让、增资扩股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可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提高市场竞争水平,促进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公平竞争。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要加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监管,确保国有资产安全,保护社会资本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

[2]柴宝善.对现代企业制度内涵的探讨[J].山西财经学院学报,1994(03):38-40.

[3]姜华.现代企业制度内涵界定与发展[J].现代国企研究,2019(11):36-38.

[4]张成付.论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03):37-40.

[5]周海江.红豆集团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探索实践[J].江南论坛,2013(07):30-32.

[6]李云峰,黄清.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特征及治理[J].国资报告,2017(06):34-35.

[7]黄华.试论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原则[J].商业研究,2020,No.513(01):1-7.

[8]张弛.国有企业党组织与现代企业制度冲突吗?[J].当代经济研究,2019,No.292():42-51.

[9]王元芳,马连福.国有企业党组织能降低代理成本吗?——基于“内部人控制”的视角[J].管理评论,2014,26(10):138-151.DOI:10.140lj.cnki.cn11-5057/f.2014.10.013.

[10]李雪,李明明.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代理成本与研发创新效率——基于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商业会计,2021,No.705(09):9-15.

[11]刘明越.国企产权制度改革的逻辑与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3.

[12]张弛.为什么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特”在党组织?[J].红旗文稿,2017(06):22-23.

[13]武涛.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与国企改革[D].中共中央党校,2011.

分类:

其他

标签:

金融

作者介绍

LONZARK
V1

我爱学习,学习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