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燕
2023/03/20阅读:46主题:全栈蓝
职场浪潮袭,ChatGPT引领转型路
职场浪潮袭,ChatGPT引领转型路
GPT-4.0于2023年3月15日横空出世,距离GPT-3.5问世仅仅过去了四个月。「Chatgpt掀起的惊涛骇浪,不只是影响互联网公司的未来,更与每一个普通人息息相关。」
和ChatGPT最初使用的GPT-3.5模型相比,GPT-4实现了几个方面的飞跃式提升:强大的识图能力;文字输入限制提升至2.5万字;回答准确性显著提高;能够生成歌词、创意文本,实现风格变化。
ChatGPT目前其实还只是“业务新人”,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思维能力。而基于这些思维能力,再加上计算机本身无休无眠的计算能力和收集能力,能做到的事情就已经很多。

据麦肯锡的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有至少1.18亿人的岗位被机器人取代。这要求他们学习新技能,适应与机器人的合作分工;其中700~1200万人需要转换职业。
首先,我们就职业危机对ChatGPT就此进行了提问:

可以看出Chatgpt还算是非常谦虚地回复,表明一些职业的不可替代性。但是,它的「强大信息抓取能力」和「逻辑归纳能力」已经超过90%多的普通人,所以很多人的恐惧其实大于兴奋,担心失业潮会很快来临。实际上美国一堆媒体和互联网公司已经因此裁员12%甚至更多,今年AI机器人将会遍地开花。
如果我们从事的是「纯机械」与「纯技术」的工作,相信在很快的将来,有更大的概率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以下来知名科技媒体 Business Insider,通过与各领域专业人士对话,分析出 ChatGPT 技术直接冲击的十大职业。它们是:
1、技术工作(编码员、计算机程序员、软件工程师、数据分析师)
2、媒体工作(广告、内容创作、技术写作、新闻)
3、法律行业的工作(律师助理、法律助理)
4、市场研究分析员
5、教师
6、金融工作(金融分析师、个人财务顾问)
7、交易员
8、平面设计师
9、会计师
10、客户服务人员
那么,我们应该要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新技术的流行?
有粉丝提出最笨的方法是“让子弹飞一会,等热度过了我再去体验,这样能给新产品一个更全面更中立的定位。”
但小编认为不论是“尝鲜吃螃蟹”还是“流行铺开后加入”都是「根据个体的目标与觉悟」展开的,虽然新技术何时使用问题不涉及孰优孰劣,但去「拥抱这个工具、精通这个武器的人大概率是相对安全的」,且「会使用强大武器的人有更大概率去替代不会的人。」
拿ChatGPT来说,它可以化身为一个很厉害的生活、工作AI助手。

目前ChatGPT能完成的是有限度的输出知识,而要输出什么知识、怎么「被引导」输出更多高质量的知识,如何看待所输出的内容,则完全取决于个体的能力:「洞察力」
洞察力
洞察力核心:需要以全新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和理解这些新技术的影响和趋势,从而能够做出准确的预测、规划和决策。
具体来说,新技术背景下的洞察力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科技前瞻性」:能够关注、分析并理解新兴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以及它们可能对行业和社会产生的影响。
「多学科、多维度交叉」: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背景和思维能力,能够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合、梳理和创新,找到新技术与其他领域的结合点和互补优势。
「创新思维」: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敢于尝试、创造和推动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同时能够在现有技术基础上进行差异化创新和跨界创新。
总之,新技术背景下的洞察力需要具备多维度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同时需要具备实践经验和创新精神,才能更好地把握技术趋势、创造价值。
那如何感知我们的「洞察力」?
「学会向AI提问主要且关键的问题!」
提问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问题的「关键要素,主要矛盾」,并逐步剖析其各个方面的细节和相关因素,使我们的进一步的「思考更有条理性、系统性和目的性」。帮助我们避免陷入无意义的琐碎细节或不必要的信息中,集中注意力和精力解决问题的核心,提高决策效率和准确度。
总结
由此看来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想必大家已经能够理解了,在这里浅浅地分享一下小编的想法:
当新事物来临的时候,不要急于将其判定为一股总会过去的浪潮,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来「思考」这件事,因为这是我们人类自己的事。如果你是盲目的、不思考的,或者说是大多数人被少数精英拖着走,那么「个体的未来职业发展大概率会走向不利的局面,且技术的渗透会随时间的推移加固早入局者自身的优越地位」。
在人工智能时代,每一个人都是哲学家。以前,关于“我是谁”,“我的特质是什么”,“我不能被他人取代的到底是什么”等问题,都是哲学家来思考的,但是放在人工智能对我们造成真切影响的今天,这些问题应该变成每个人思考的问题。小编相信「决策理解现实和利弊权衡,判断与押注未来,对于我们想要一个怎样的人生就更有规划,对于我们想要一个怎样的智能社会就会越有帮助。」
如何向拥抱新技术,向它追加提问?欢迎加入「咪豆圈」交流群,我们一起「拥抱技术的武器洞察自己的未来」。
二维码
作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