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lly1024

V1

2023/04/12阅读:19主题:前端之巅同款

研报精选230412

目录

  • 【行业230412国信证券】非金属建材行业2023年4月投资策略:弱复苏预期下,关注地产链头部企业基本面改善
  • 【行业230412中航证券】金属增材制造行业深度:新时代新工艺,先军后民踏上新征程
  • 【行业230412国金证券】计算机行业专题研究报告:华为盘古大模型研究-盘古开天,AI落地
  • 【个股230412东亚前海证券_旭光电子】公司深度报告及年报点评:军工业务快速起量,氮化铝打开第二成长曲线
  • 【个股230412申港证券_萤石网络】“萤”影“石”池深
  • 【个股230412天风证券_科德数控】国内五轴数控机床先锋,领航国产替代

【行业230412国信证券】非金属建材行业2023年4月投资策略:弱复苏预期下,关注地产链头部企业基本面改善

核心观点

3月市场回顾:预期有所回落,板块阶段性调整。今年3月建材板块下跌7.5%,跑输沪深300指数7.05pct,其中水泥板块单月下跌8.07%,跑输沪深300指数7.62pct,玻璃板块单月下跌4.59%,跑输沪深300指数4.14pct,其他建材板块单月下跌7.82%,跑输沪深300指数7.37pct。各细分板块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行,跌幅相对较小的分别为玻纤(-1.93%)、混凝土及其他(-3.00%)、水泥管(-3.63%)。

地产数据修复明显,基建延续良好增长。年初以来地产数据出现不同程度修复,其中竣工实现正增长,新房二手房高频数据边际修复,近期相关支持政策仍在出台,市场预期有望持续改善,同时在保交楼政策持续推进下,全年竣工端修复具备更高确定性。基建投资仍保持较高增长,积极财政政策下,专项债额度较去年进一步提高并保持前置发行,助力改善项目资金状况,推动去年下半年至今的各地重点项目尽快落地,近期全国各地迎来重大项目密集开工,二季度有望进入施工高峰期,全年基建投资增长趋势有望继续保持。需求保持恢复,浮法玻璃降库明显、玻纤开启小幅去库。①水泥:3月各地复工复产持续推进,受错峰生产陆续结束影响,供给压力增加,水泥价格出现震荡,短期天气因素或将拖累行业运行,随着各地项目开工持续推进,需求有望保持恢复,水泥价格具备一定推涨动力,南方地区表现有望优于北方地区。②玻璃:浮法玻璃需求恢复较好,库存快速去化,价格稳步上行,短期尽管加工厂新增订单表现一般,但成品库存不多,中下游或将保持一定原片库存,开工率预计仍可维持,行业运行有望延续稳中偏强运行;光伏玻璃方面,国内及海外市场陆续升温,组件厂家订单跟进尚可,需求端存支撑,预计交投继续好转,但在产产能及库存压力仍存,价格上涨空间有限,或稳价为主。③玻纤:需求缓慢复苏中,基建、风电等预期向好继续提供支撑,整体产销有所修复,库存环比小幅缩减,粗纱价格底部整体趋稳,预计随着下游需求持续恢复,供需关系有望进一步改善,关注需求延续性以及去库情况。电子纱下游需求仍待修复,供给端产能相对稳定,考虑到目前下游电子布库存尚需消化以及成本端支撑,预计短期大概率趋稳运行

4月份重点推荐组合:坚朗五金、三棵树、东方雨虹、伟星新材。

投资建议:弱复苏预期下,关注地产链头部企业基本面改善。央行年内首次降准稳定市场预期,3月PMI数据继续印证经济复苏方向,房地产数销售、新开工降幅收窄,竣工端表现亮眼,百强房企一季度累计销售同比转正,新房二手房高频销售数据明显回暖,市场预期有望进一步好转。地产链相关企业业绩已在去年Q3进入探底、磨底过程,今年以来多数原材料价格同比回落,盈利有望持续边际修复,当期弱复苏预期背景奠定后续超预期的可能性,地产链头部企业仍是配置重点,建议关注年报及一季报表现,推荐坚朗五金、东方雨虹、科顺股份、三棵树、兔宝宝、伟星新材、铝模板行业等优质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同时关注中国巨石、中材科技、旗滨集团、南玻A、海螺水泥、华新水泥、天山股份、塔牌集团、万年青、冀东水泥、光威复材、海洋王等其他优质品种。

风险提示:基建地产运行低于预期;供给增加超预期;成本上涨超预期。

【行业230412中航证券】金属增材制造行业深度:新时代新工艺,先军后民踏上新征程

新时代新工艺,加工优势突出:增材制造又称3D打印,是一种快速成型的工艺,通过逐层堆叠的方式完成零部件的加工。尤其是金属3D打印,在加工高复杂零部件、轻量化以及短生产周期等方面具有优势,先后经历了上升期、过热期、低谷期后,在国内外产业政策和技术路线图的扶持下,金属增材制造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成长期,即成熟度曲线的第四阶段。在通胀高企、地缘冲突加剧、供应链安全波动的大背景下,增材制造作为新时代大变局之下的新兴工艺,具有划时代意义和战略价值;

行业三大趋势明显,降本增效拓展应用:经过多年的发展,金属3D打印产业逐渐发展出从软件服务到粉末制备,从设备组装到打印服务的完整产业链,产业链各环节形成了犬牙交错的竞争格局,而其中设备制造是核心环节,从竞争壁垒来看,金属3D打印具有技术、资质、人才和先入壁垒,头部玩家形成较强的马太效应。2020年以来,下游航空航天需求激增,带来了行业层面国产化替代、设备大型化以及加工打印中心出现这三大改变。此外,随着下游客户对于成本、轻量化等要求提高,对模型进行拓扑优化以实现更轻的质量和更少的材料损耗,是近年来下游服务厂商及应用客户努力的方向。在金属增材制造的成本结构中,折旧费用和材料费用合计占80%以上,结合敏感度分析,我们认为,材料价格、设备成本以及打印效率是影响打印成本的重要因素,而随着材料和设备成本下降以及打印沉积效率提升,增材制造的成本将有望不断下降,从而推动技术可应用空间的持续扩大;

航空航天助推产业腾飞:观察产业发展的规律,先军后民往往是新工艺推广的主要方式,由于军用领域相较于民用领域成本敏感度较低,而金属增材制造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较大的轻量化及性能优势,因此率先在该领域得到应用。航天领域,近年来由于国家陆续开展了低成本生产战略战术武器的方法和新型空天体系的研究,金属3D打印完美符合了航天产业多品种、小批量、整体化、轻量化、低成本等需求,势必成为产业中主流加真成长-2023-01-12工技术,在卫星、武器装备、火箭、太空飞行器多个领域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航空领域,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军用航空领域,通过增材制造制作的一体化结构有效的实现了飞机的减重增寿。民用航空领域,增材制造作为重要的减重手段,能够满足民航高可靠性、高标准的要求,逐渐得到民航制造业重视:根据我们的预测,未来二十年增材制造在悲观、中性和乐观假设条件下的潜在市场空间将分别达到1107、1514、1967亿元。无人机领域,多品种、轻量化、整体化、低成本化的背景以及蜂群式、僚机的战斗模式,非常符合金属3D打印的技术特点。动力系统领域,增材制造应用较多,其复杂设计、一体成型的特点,使得动力系统的零部件越来越多的使用该技术:根据我们的预测,未来二十年在国内民用航发领域的悲观、中性和乐观假设情境下的潜在市场空间分别为281、614、998亿元;

民用领域方兴未艾:随着行业需求的多元化以及金属增材制造成本的下降,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将逐步增多,并从试验件、预研件向产业化、规模化的应用过渡,未来工业领域的应用将打开增材制造行业天花板,带来更大市场空间。医疗领域:缩短了制造时间,同时制造出更多轻量化、结构复杂的植入物,为患者带来更多方便;模具行业:得益于3D打印的复杂模具具有较好的冷却效果,使得无后处理的近净成形成为了可能;热交换器领域:为其制造提供了更加紧凑、高效、模块化以及多元化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对于异形件等复杂件的加工,3D打印技术拥有传统工艺不具备的优势;

投资建议:新时代大变局之下呼唤新工艺,在全球时局焦灼、国家战略扶持、产业日益完善、需求加速扩容的背景下,重视具有自主可控属性、潜在空间巨大的金属增材制造行业的投资价值。我们强调,具有较强议价能力的设备制造商将脱颖而出,形成较强的马太效应,因此建议关注行业内的龙头设备企业及关键零部件制造商。推荐标的:具有全产业链优势、深度布局航空航天领域的金属增材制造领军者-拍力特;多元化布局,在金属和非金属打印领域均具有领先优势的企业-华曙高科;在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替代进程中有望突破的企业-金橙子。

风险提示:核心关键部件依赖进口风险;技术路线替代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市场风险偏好波动风险;募投项目不及预期风险。

【行业230412国金证券】计算机行业专题研究报告:华为盘古大模型研究-盘古开天,AI落地

行业观点

应用场景纷繁复杂叠加“作坊式”的开发模式导致传统AI模型商业化落地较难。传统的AI开发模式下,一个场景对应一个模型,数据质量差、样本少,模型精度差,并且应用场景相对单一。不同行业、不同场景对AI的需求既复杂且碎片化,每个痛点都需要进行定制化地开发和改造;另一方面,AI算法从理论上能够极大提升产品及服务的价值量,但由于开发过程中存在大量的碎片化因素,不同的应用场景往往需要独立的架构设计与调参,效率相对较低。“小作坊式”的AI开发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产力。

五个基础大模型涵盖不同方向,三层进化路径打造“实干模式”大模型。盘古大模型进化路径可分为L0-L1-L2三个阶段,L0基础大模型包括业界首个千亿级生成与理解中文NLP(中文语言)大模型、包含30亿+参数的CV(视觉)大模型、具备跨模态理解、检索与生成能力的多模态大模型、致力于解决各种科学问题的科学计算大模型以及采用图网络融合技术的Graph(图网络)大模型。L1是在L0基础上导入行业数据进行训练后衍生出的行业大模型,L2是在L1基础上结合行业细分场景得到的推理模型,上层是在下层的基础上演化而来,层层递进,确保了在真实产业场景中的效率和适用能力。此外,一站式AI开发平台ModelArts为盘古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提供了计算优化、通信优化、存储优化以及算法优化,是盘古大模型重要的基础平台资源。

盘古大模型具备极强的泛化能力,适用大量复杂行业场景。盘古NLP大模型学习了40TB的中文文本数据,CV大模型包含了30亿+参数,并通过行业数据的小样本调优,提升了模型在场景中的应用性能,提高了大模型的泛化能力以及算法对新鲜样本的适应能力,节省了80%以上的人力标注代价。此外,基于产业场景中存在大量的内容理解需求,盘古大模型采用兼顾架构,在预训练阶段沉淀了大量的通用知识,能够同时完成理解与生成任务,使得大模型有能力支持行业知识库和数据库的嵌入,对接行业经验。盘古大模型相当于各个行业AI通用的“轮子”,助力各行各业加速智能化转型。

预训练+下游微调的工业化AI开发模式赋能千行百业。盘古大模型是一种工业化AI开发的新模式,可以解决小模型的定制化难题,使一个模型应用到多个场景中。盘古CV大模型首次兼顾了图像判别与生成能力,能同时满足底层图像处理与高层语义的理解需求,同时能够融合行业知识的微调,快速适配各种下游任务。此外,盘古CV大模型在预训练阶段主要集中在数据处理、架构设计和模型优化三个阶段进行优化,目前盘古CV大模型在ImageNet1%、10%数据集的小样本分类精度上均达到目前业界最高水平,工业化AI开发模式有望助力各行各业加速智能化转型。

投资建议

我们重点推荐华为生态链优秀公司神州数码、麒麟信安、易华录、航天宏图、万达信息等。

风险提示

研发投入不及预期、AI应用场景落地进度低于预期、国内外大模型竞争加剧。

【个股230412东亚前海证券_旭光电子】公司深度报告及年报点评:军工业务快速起量,氮化铝打开第二成长曲线

旭光电子(600353)

核心看点

公司受益于下游军工行业的旺盛需求,预计军工板块利润有望于2023年赶超传统业务板块。公司近年来在军工板块主要通过收购的方式不断丰富业务条线,分别通过子公司易格机械和睿控创合对军用精密结构件和嵌入式计算机进行布局。其中,受下游客户对导弹和军用飞机旺盛需求的带动,易格凭借一体化生产和市场渠道优势,其生产的军用结构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随公司产能扩充及下游订单逐步释放,预计易格机械净利润2020-2024年有望实现近40%的年复合增长率;睿控创合前期参与的研制任务也正逐步转化为科技成果,目前在途项目较多,随项目逐步落地,2023年睿控有望实现利润的翻倍增长。同时,公司的军用发射管主要配套高端导弹的点火装置,目前由战略导弹向战术导弹推广配套。公司在下游旺盛需求的带动下,军工板块有望于2023年成为净利润贡献的主力板块。

公司氮化铝材料产能爬坡加速,有望于2024年成为公司重要利润来源。公司从氧化铝陶瓷业务拓展至氮化铝陶瓷领域,通过控股子公司旭瓷新材料完整布局氮化铝粉体、基板及结构件环节,核心管理技术团队经验丰富,目前已经形成了氮化铝粉体连续式制备的核心能力。当前公司下游客户意向需求量很大,但订单签署主要受制于产能不足。随公司定增资金的到位和募投项目的快速推进,预计公司产能将在2023-2024年快速爬坡,收入和利润也将快速释放。

传统电真空业务板块,我们在模型中谨慎假设该板块跟随下游电力行业低速稳健成长,但不可忽视的是,未来柔性直流推广带来直流断路器用快速开关的需求,和可控核聚变推进过程中公司对磁约束核聚变能研究用的发射管的涉足,也可能带来潜在机会。

投资建议

公司军工板块和电陶瓷板块受益于下游旺盛需求和产能释放,未来2-3年收入有望保持高增长;传统业务板块也将随国家电力投资力度加大而稳健发展,同时柔性直流和可控核聚变成为公司未来潜在的增长看点。我们预计2023-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5.8/19.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2.8亿元,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产业结构不均衡风险;行业竞争格局恶化的风险;氮化铝产能爬坡速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个股230412申港证券_萤石网络】“萤”影“石”池深

萤石网络(688475)

我们看好萤石未来的高速发展,2018-2021萤石网络营收CAGR高达40%。2022年由于多重因素扰动,公司经营受大环境冲击而承压,家庭安防需求收缩,增速下降至1.6%。展望2023年,公司业务由“稳”转“进”,我们判断随着宏观经济全面改善,制约公司发展不利因素消除,整体相比去年将更加进取,2023年营收增速将恢复至33.5%。

智能摄像机业务未来在供需两端的推动下持续增长。

供给端:自2014年起,我国光纤宽带用户规模持续增加,极大地扩充了家用智能视觉产品的潜在用户规模。截至2021年2月,三家电信运营商5G套餐用户总数达3.6亿户,其中中国移动同比增速达1124%,中国电信同比增速达966%,整体长势迅猛。在新型无线网络技术方面,5G和WiFi6将形成互补共存的关系,凭借其高速率和低延时的特性,赋能智能家居行业。

需求端:多维需求打开智能家居摄像机持续增长的空间。一方面,居民火灾及盗窃案件比例仍然高企,亟待远程监控落地。另一方面,我国人口基数庞大,组织结构复杂,为多类人群带来了看护、陪伴、防盗等多样化需求。

云平台业务将在用户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持续创收。

C端:随着C端增值服务场景的不断完善,公司设备接入量的不断增加,愿意为增值服务付费的用户比重也在逐年上升,其年度付费用户数由2019年的138.8万人增加至2021年的274.5万人,占月活用户数比例由6.8%升至7.8%。

B端:行业用户数量快速增长,海康威视是其开放业务平台最大的客户,根据公司披露,2019年,占开放业务平台营收比重为88%,但随着行业用户数量的增多,其所占比重逐年下降,2021H1年比重为85.3%。

萤石网络脱胎于安防龙头海康威视,公司前身是海康威视2013年成立的互联网中心业务部,公司继承了海康完整的技术框架,软硬件基础扎实。萤石具备技术+产品+渠道+产能四位一体的优势,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技术:储备丰富,持续加码云平台与智能家居领域,形成突出的科技创新能力。截至2022年6月末,公司取得了74项授权发明专利及74项软件著作权,在申请专利已达375项。公司研发费率11.57%,远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

产品:依托海康,软硬件高度融合的优势,形成自成一体的生态闭环。公司以智能家居摄像机为王牌单品,并在智能入户,智能控制和智能服务机器人发力,打造四大核心特色产品,同时基于萤石物联云平台,持续通过生态合作,拓宽智能家居生态边界。

渠道:背靠海康线下布局扎实。海康在国内外与6000多家经销商,1万家集成商、30万家工程商、40万家安装商、1000余家服务商密切合作。公司在海康的基础上,迅速吸纳多个经销商资源。截至2022H1,公司非法人经销商家数已有2259家,获客渠道广泛。

产能:扩张投入优化效能。公司搭建独立生产体系,随着自有产能上量,公司自产率已达73%,募投加码后能供应链交付能力优化30%。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萤石网络2022-2024年归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3亿元、5.7亿元、9.1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59元、1.02元、1.62元,同比增加-26.1%、71.9%、58.7%。参考可比公司,萤石网络2023年目标市值314.7亿元,对应目标价格56元,首次覆盖给与“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结构性风险;行业竞争风险;全球外部性风险;数据安全风险等。

【个股230412天风证券_科德数控】国内五轴数控机床先锋,领航国产替代

科德数控(688305)

1、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专耕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领域,形成了高端数控机床、高档数控系统和关键功能部件三大类产品和柔性自动化产线,其中高档数控系统和关键功能部件多为自用,高端数控机床是公司的主要营收来源。

2)公司产品盈利能力卓越,业绩增长有望更加稳健。近年来,公司高端数控机床的毛利率水平一直维持在42%以上,2021年更是达到远超同行的43.14%;2017-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从0.75亿元增加至3.15亿元,CAGR33.24%。

2、推荐逻辑

1)行业替换周期已至,高端机床国产替代是主旋律:我国机床市场大而不强,中低端产品竞争较为充分,而高端机床依赖进口。我国政府相继出台多部政策以推进高端数控机床自主可控。五轴数控机床相较三轴机床性能优异,本轮周期下机床产品的更新换代将为五轴机床带来广阔的替换空间。另外,航空航天和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催生五轴机床的刚性需求。

2)五轴数控机床龙头,将充分受益于国产替代:a.公司定位高端数控机床,产品技术性能媲美先进水平;高端数控机床市场认可度很高,近年来量价齐升;2027年,国内五轴数控机床市场规模或将超百亿元,公司作为五轴数控机床的龙头,有望率先受益于国产替代浪潮。b.三大产品覆盖机床产业链,保证安全的同时更具市场竞争力:公司自制数控系统、伺服驱动器、电机、电主轴、转台和刀库等,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自主化率达到85%。c.深耕航控航天领域的同时,寻求民用市场增长点,营收结构有望更加健康。d.拟定增扩产,规模扩张助力业绩增长:供不应求是主要矛盾,公司发布定增预案,拟实施扩产项目,预计产能可达千台。

3、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预测2022-2024年公司营收为3.15/5.26/6.91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60/1.10/1.57亿元,首次覆盖,给予“持有”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扩产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业绩快报数据是初步测算的结果,具体财务数据以公司披露的年报为准。

关注@漫游随机,后台留言"研报+日期"获取当日全部研报🗂️请注意当日研报集合需次日生成

分类:

其他

标签:

金融

作者介绍

Kelly1024
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