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BOX
2023/02/24阅读:43主题:自定义主题1
读书总结 | 清醒地活:让万物穿过自己

读完《清醒地活着》这本书后觉得对于每一个想要充分了解自己、探索真相的人来说,它是一本必读书。 特别是在我第一次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第一遍我读的时候我能看明白书中的内容在写什么,但我无法完全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觉得每一句话都值得我反复思考,几乎每个章节我都需要反复看好几遍我才愿意继续往下,这段时间我也在不断的尝试践行书中讲的内容,当我再重新开始看的时候发现反而更容易看懂书中讲的东西。看完第一遍,我就有了想要看第二遍的想法,在看第二遍的时候我看到了第一遍没有关注到的内容和理解。包括这次第二遍看完我其实我还是没有完全理解书中内容,我还是会有想要再去看一遍的想法,但是我知道间隔如此之短再去看不会有太多新的领悟,我还需要更多的生活经历去体悟,这是我目前少数几本想要反复阅读的一本书,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再拿起这本书重新阅读,但我有很强的预感后面我还会再阅读一遍并且会有新的理解。
带给我的改变
这段时间我发生的最大的变化就是不让自己封闭起来。
我在写下这篇《清醒地活》读书总结是我第二次读这本书,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的很多想法、行为、态度发生很大变化,在这段时间我开始变得越来越开放,发朋友圈等等,我不断地看见自己,看见生命的美好,对自己充满期待。前段时间我写这篇《2022年度总结 | 我其实一点也不了解自己》总结的时候现在我再去看它的时候还是会不禁感叹2022年这一年我原来做了很多事,有这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我看《清醒地活》开始这段时间我感受到了我整体的能量状态的变化是最为明显的。我的变化也被很多人看到,被我的领导看到,我还主动分享我的总结以此回答我以前的老板在2022年初向我提出的问题“你的心灵扳机是什么?”,同时得到了他很多的鼓励和建议。

让万物穿过自己
这一年我一直在试图找回在做学校做毕业项目时的那份热情,在做毕业设计的这段时间我真的是全情投入做一个我从来没有做过的物联网产品+微信小程序,我在需要一个月内边学边做,在我了解完相关需要得技术信息之后我在心中就有了一个完成步骤,每天沉浸做这件事情中,程序功能实现、产品外观设计、产品结构设计、制作、喷漆、渲染图、动画、视频从0到1的完成了一个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我用上了我所有自学的技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看着自己按照自己的规划一点一点的把它做出来,,那时每天过的充实。
如今我再去回看这段经历,如果我没有对这件事情的那份认真和热情,和其它人一样应付了事,我一定都无法顺利完成。
但这在我开始工作后的没多久就开始丧失,在实习期间被派到生产部协助生产那一天开始,让我不爽的是我还不是给公司工作,而是设备电柜的供应商工作(被公司要求来公司做电柜),而且加班的时间还要按照他们的要求来,自己公司晚上加班到8点就下班了,我还要加班到9点才可以,也没有周末休息,那时内心会有很强的对抗和愤愤不平,面对现实生活中突然出现的意外完全不在我的想象当中,那段时间每天工作回来我连看书的精力都没有了,我翻开书我看了两三行就想要闭眼睛睡觉,我不禁在想工作是为了什么?工作难道就仅仅只是为了钱吗?钱是很重要,但是确是要拿自己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的所有时间来换取这份卑微的工资吗?活着是为了什么?这些问题萦绕心头,那段时间我整个人的状态很低沉。
我开始封闭自己我不愿意说过多的话,只想一个人想这些我想不明白的问题,我不敢轻易向别人提出这些过于严肃的问题,我也不知道如何开口说出这些问题才不会让别人觉得奇怪……因为这些问题的讨论从来不在我的生活中和工作中出现过,我不确定身边的人谁能够告诉我这些问题的答案。这段时间我也没有想明白这些问题,我也想不通,没找到那份确定的答案,一周后我开始放下这些问题但更准确来说我逃避这些问题的思考因为那时我一想到这些问题我内心就会很痛苦,我开始害怕思考这些问题。我也不再感受到内心真正地快乐,有太多的东西在我心中没有答案,我也失去了先前的那份面对工作、面对生活的热情。
上面的两个经历在此之前一直都没有穿过我的生命,我一直记着在做毕业设计时的那份沉浸在事情当中的热情,我一直记着那段每天加班的让我对生活绝望的痛苦感受。这两个经历完全是两个极端,一个美好的回忆,让我不断留恋;一个是痛苦的经历,我不想再有。无论是哪一个,我现在再去看这两个经历,真的都是些小事,不足为提,也不会有人理解我为这点小事留恋和感到痛苦,不敢轻易向任何人说起。
这些无论是美好的还是痛苦的经历会变成我的回忆,化成我看不见的能量阻塞在哪里,一直停留在我的身体里,我也一直都不快乐(发自内心的快乐),一直都没有活在当下。
在读《清醒地活》这本书过程中我开始不断地的放开自己,当我尝试将这些经历写出来,这些能量开始在身体里流动起来,我不再留恋美好,也不再害怕痛苦,反而觉得痛苦是我做出改变的动力。我开始活在当下,专注在做的事情;我开始对很多事情充满好奇;我开始重新对生活重燃热情,我开始感受到内心真正地快乐,我开始找回我失去已久的自信:我可以。当别人说我不行的时候,我也不会被别人轻易动摇,没有人可以定义我,我也不能轻易的定义自己。而落实在行动上就只有一件事“让万物穿过自己”,这是《无人知晓》播客里的一个观点,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就像是走在路上,边走边看,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管遇到什么都不要停下,一直往前走,前方还有更美的景色在等着我。
用心看,用心听
不知道你是否观察过自己在看到一个东西、一个人、一件事的时候你是用什么在看?你在别人对你说话的时候你是用什么在听?
这段时间我无数次的意识到我在观察别人的时候都没有认认真真地看着他,从来没有仔细观察过他长什么样,很模糊,我会带着自己的思想根据第一印象贴上标签,虽然我眼睛是看着他的,但是发现我对我看到的东西很模糊,他在我心中长什么样完全不是我看到的样子而是我所想象的样子,有一次我不带任何自己的想法评判的去看着一个人的说话、观察着他的行为,观察他的脸,我发现我好像从来没有如此清晰地看到一个人的样子,当我单纯的只是用眼睛去看到一切是如此的清晰和真实,这种感觉让我印象深刻。
这段时间我主动找人聊天的次数是过去几年的总和,在这几次的聊天中我意识到我无数次的答非所问,好几次我问对方问题或者是当对方问我的这个问题我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的时候或者是我不想要回答的时候会出现答非所问得情况,看似我已经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回答,但是这个答案并不不是这个问题得字面意思,我的大脑会去压抑内心最初始的想法回答:我不想回答或者是我不知道。不会直接拒绝而是会去寻找这个问题的另一层意思,所以当自己说完的时候感觉上我是已经回答了但实际并没有,或者说是给我自己做出了回答,而不是给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做出回答。
还有无数次在别人还在讲的时候我时常会思考对方在讲的什么意思的,因为“思考”会让我对对方说的话变得不再那么的清晰,反而分不清什么内容我听明白了什么内容我没听明白,很难再有清晰地界定,最后稀里糊涂的认为我听懂了。
为什么会这样?我想是我太过于“自我”,我的回答过于自我。 无数次在别人还在讲的时候会沉浸在某句话的“思考”,“思考”对方说的意思,我能说些什么,虽然就是几秒钟,但就这几秒就错过了好多信息。
我是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的?首先我通过眼睛、鼻子、耳朵、皮肤等各类器官将外界的收集信息,传递信息到我的大脑,通过大脑的各种分析转化,最终会以我“看得见”、“听的见”、“感觉到(情绪)”的方式让我看到听到感受到,大脑会再次加工这些看到的听到的万物贴上各种标签,这些标签组成了我所认识的世界。
因为有太多的“我”在那里的时候,我只能看到我想看到的,听到我想听到的,万物变得不再那么真实。 要想认识真实的世界,我应当用我的眼睛看、用我的耳朵听、去用自己的身体感受万物……放下自我,做到心中无我才能感受真实。
放手和臣服
在生命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选择,放手和臣服并不是说当遇到问题就选择逃避或者说是躺平。放手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看到自己内心中出现的恐惧、情绪……看到它们对自己的影响而不深陷其中,臣服是看到问题本身所带给自己种种体验后依然接受面对这些在生命中遇到的问题,为了继续前进,就必须面对解决这些遇到的问题。
让我印象深刻地是前段时间在即刻上遇到一个人在上面邀请我做一个关于小宇宙用户的调研访谈,第一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第一时间去回复,过了很久之后才回复答应接受这次访谈。其实在一开始我内心是习惯性的选择逃避,会想要拒绝这个访谈,但是在出现这个想法之后我看到了我内心对陌生事物、陌生人的恐惧,我开始犹豫,我在接受和不接受这两个极端中挣扎。
后面我开始做日常的冥想练习的时候我再次看到了我的恐惧,但我也不再那么的恐惧,我反而会恐惧不接受所带来的损失,所以内心就有了一个坚定的答案就是接受这个访谈。后面开始的时候我会忐忑,第一做这个事情还是这种问答的方式,意味着需要我临场发挥,在我以往的经验里我这一点做的很差,好几次出现想要询问调研的内容或者是提问的问题,但最终我都放弃了,我想要在这件事情中学习臣服自己的生命,我想要看看我什么也不做会出现什么情况,就算最后结果很糟糕,我也要接受这个结果。
后面如期进行了这场1个多小时的访谈,这个过程中我很投入,沉浸在问题当中,虽然遇到好几个我之前没有想过的问题,我会直接说出来我没有想过,我临场想,但是很多答案其实就在日常生活中,只不过我从来没有总结过,在这次访谈中进行了回忆和总结,我对我过去一年的对播客的理解在这次访谈中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最后这次访谈问题问完后,就个人成长方面聊了会儿,自我感觉很好。
就这件事请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个惊喜一样出现在我生命中,让我体验了如此特别的经历。正是因为我选择接受面对生命带给我的体验,我才有了这一段不一样的经历,在这次经历中让我看到这几个月在即刻发朋友圈的一个个小小的正反馈,而且来的如此之快,我在课上学的很多真理都在被一点点被验证,让我更加确信只有持续地做下去,这些真理才会被行动验证。
寻找平衡点
我发现我过去其实就像一个钟摆一样在左右两边来回摆动,我总是在好与坏、对与错……中做选择,选择一个必然会放弃另一个,为了做出不让我自己后悔的选择我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我在两个极端的选择中反复挣扎,但很多时候我并不能做出选择,而我却又急于选择,最后的结果也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
也许应该停下来,站在那看一看自己。如果不去做选择会如何?其实并不会怎么样,我还是我,我依旧在那,只不过是我接受不了不做选择的选择,因为看不到不做选择所带给自己的价值,我的大脑总是在计算着利益得失,会焦虑,会恐惧,不选择也意味着失去控制。
每一次的选择其实是在选择内心的平衡点,每次选择都是自己在内心能够自洽的答案,选择本身没有绝对的好坏和对错之分,总是看到两个极端而忽视了两个极端的中间地带。我会受到内心的恐惧、愤怒等因素的影响时常偏离中心陷入某一个极端中,而放手是寻找平衡点的唯一方法。放手是与自己的一场博弈,而平衡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博弈中找到的,每一次的博弈都在触碰两个极端的界线而不越界,而平衡就在自我意识的中心。
最后
放下自我的路上必然是孤独的,每次的放手都是一场与自己的一场战斗,每次的放下都让我向中心移动一点,越是保持在中心,越能感受到清醒地活在当下,越能看到生命的美好。
感恩终将遇见的你
作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