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elly1024
2023/03/21阅读:12主题:前端之巅同款
研报精选230321
目录
-
【行业230321中泰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周报:国内可再生制氢产能建设提速,风电放量催化进行时 -
【行业230321安信证券】半导体行业分析:AI算力产业链梳理——技术迭代推动瓶颈突破,AIGC场景增多驱动算力需求提升 -
【行业230321华宝证券】2022年银行理财年度报告:波澜之中,破浪前行 -
【个股230321国金证券_赛腾股份】消费电子设备持续放量,半导体量测设备未来可期 -
【个股230321华安证券_中科星图】数字中国先行者从G到B,打造中国版谷歌地球 -
【个股230321国金证券_芯碁微装】国产直写光刻设备龙头
【行业230321中泰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周报:国内可再生制氢产能建设提速,风电放量催化进行时

本周氢能板块,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统计,截至23年2月,国内规划可再生氢项目已运行5.6万吨/年;建成尚未运营2.5万吨/年;在建项目19.7万吨/年。近日,IPRdaily与incoPat联合发布了《2022年全球氢能产业发明专利排行榜TOP100》:从专利总数看,100个企业在2022年一共有5277件氢能专利申请,中国32家企业占据2144件,占40%。建议关注【滨化股份】、【昇辉科技】、【华电重工】、【华光环能】。
本周锂电池板块,3月16日,欧洲发布绿色工业计划,涉及《关键原材料法案》、《净零工业法案》,上述2个法案未将中国纳入敏感国实体,未限制中国在欧洲扩产,未设置23-30年阶段目标,给予充足时间当地设厂,对国内产业影响有限。根据各储能网站统计,2023年3月截至本周末,国内储能EPC和系统招标6.6GWh,预计全月将超过1月的7.2GWh。我们认为短期结合23年1季度业绩考虑,电池推荐【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材料推荐【德方纳米】,建议关注【尚太科技】【天赐材料】。
光伏:光伏排产环比上行,需求稳步转暖,看好光伏行业景气度逐步变化。当前上下游博弈持续,产业链上游环节成交价整体相较22Q4已大幅下调,部分项目已启动组件采购,组件企业排产边际上行。当前上游环节看多后市,撑价心态强烈,进而驱动产业链价格再次上涨。整体而言,短期上游价格仍有支撑,长期考虑到硅料供给愈加宽松,不改回落趋势,产业链成本的下行,进而对需求产生持续催化,行业景气度进入加速提升通道,推荐以下投资主线:
受到进口高纯石英砂掣肘的硅片及坩埚环节。进口高纯石英砂有保供能保障坩埚品质,可享受销售溢价;保障硅片环节自身开工率,降低非硅成本;短期关注坩埚环节业绩兑现,中长期关注硅片环节盈利分化,重点关注石英股份(建材&新材料组覆盖)、欧晶科技、TCL中环等;
受益于供给紧张、利润再分配的电池组件环节。考虑到此前电池组件盈利相对承压,叠加2023年电池片新增产出相对有限,预计产业链下游盈利能力相对乐观,后续新电池技术推进盈利能力接棒,关注晶科能源、中来股份、钧达股份(机械组共同覆盖)、爱旭股份等;
不受主产业链价格变化的辅材环节。后续排产积极变化,辅材弹性大,重点关注市占率提升、高盈利产品占比提升的小辅材环节,如宇邦新材、通灵股份、快可电子、明冠新材等;
一体化组件企业将受益于景气度提升。一体化组件企业前期调整较多,估值性价比高,后续将受益于景气度提升带来的行业β以及新电池技术兑现带来α机会,重点关注晶澳科技、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隆基绿能等。
风电:近日,广东发改委发布《广东省2023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的通知》,包含重点海上风电项目13个,总投资超过1448亿,其中续建项目12项,新开工项目1项。建设起止年限全部为2021-2024年,即所有项目在2024年之前将全部投产。
项目分析:
(1)从业主看,三峡领衔装机达4GW,中广核/华能次之,分别达3.1/1.1GW。
(2)从地理分布看,粤西地区装机6.8GW,占比80%,其中阳江项目6.5GW;粤东地区装机1.7GW,占比20%,主要为汕头和惠州项目。
(3)从水深和离岸距离看,平均水深37.7KM,水深超过40M的有6.1GW,占比72%;平均离岸距离44KM,离岸距离超过45KM的有6.5GW,占比76%,超过60KM的有4.5GW,占比53%。
(4)从项目进展看,已经开工的项目有3.15GW,包括青州一二四、惠州港口二、汕头勒门和湛江徐闻项目。未开工的项目有5.35GW,其中只有南澳勒门和帆石一完成风机招标(合计1.35GW),青州六完成海缆招标,青州五七海缆邀请招标结果未明朗,帆石二整体进展较慢,仅完成前期可研招标。
政策加持助腾飞,招标增量提振预期。从政策端看,广东已有16个市发布能源十四五规划,累计十四五新增海风装机达17.8GW,同时阳江、潮州、汕尾三市分别提出规划20/43/34GW海风场址。政策布局保障广东海风长期装机需求。从招标端看,据不完全统计,21年海风平价以来,广东启动海上风机招标达8GW(含EPC),占比40%,位居第一,领跑全国。招标催化带动海风放量,推动全国风电产业链出货加速。
据不完全统计,2022全年海上风机累计新增招标11.70GW(不含国电投10.5GW海风竞配机组框架招标和中电建1GW海上风机框架集采招标),23年初至今海风招标达2.10GW(不含重新招标)。我们预计伴随JY、疫情等负面因素逐步缓解,海风需求确定性提升,预期2023年国内海风装机10GW+,带动产业链出货放量,同时零部件的原材料成本压力明显好于2022年,且在规模效应带动下,零部件盈利有望在23年得到明显修复。当前位置,重点关注:
海缆:【东方电缆】【宝胜股份】【汉缆股份】等
塔筒/管桩:【天顺风能】【海力风电】等
法兰轴承:【恒润股份】【新强联】等
锻铸件龙头:【通裕重工】【海锅股份】【振江股份】等
主机厂:【明阳智能】【三一重能】等
风险提示事件:装机不及预期;原材料大幅上涨;竞争加剧研报使用的信息更新不及时风险;第三方数据存在误差或滞后的风险等。
【行业230321安信证券】半导体行业分析:AI算力产业链梳理——技术迭代推动瓶颈突破,AIGC场景增多驱动算力需求提升

AI大模型引领应用层百花齐放,算力层长期受益:
ChatGPT、GPT4.0、Microsoft365Copilot、文心一言等相继发布,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大模型及其初步应用“一石激起千层浪”,其相关技术变革预计将对个体的工作、生活及社会组织方式带来的广泛影响。以海内外IT龙头为代表的企业界也开始深入挖掘此次技术变革对公司经营方式、商业模式的潜在颠覆性变化,并重新评估未来的发展战略。我们认为,AI大模型在参数规模、计算量简化、安全性及多模态融合等方向虽然仍有迭代进步空间,但其迄今展示出的“思维能力”可作为先进生产力工具已是不争事实。随着多模态大模型GPT-4的发布,基于文字、图片等垂直场景的应用步伐有望“从1到10”加速,类似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类型APP的百花齐放,其竞争格局也会逐步加剧。而类比19世纪末的美国西部“淘金热”对铲子、牛仔裤的大量需求,我们认为以GPGPU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作为AI大模型底座将长期稳定受益。
ChatGPT算力需求加速增长,基于大算力、先进制程领域的技术创新企业有望受益:
我们根据GPT-4对使用次数的限制推论,目前AI大模型的算力水平显著供不应求。以OpenAI的算力基础设施为例,芯片层面GPGPU的需求最为直接受益,其次是CPU、AI推理芯片、FPGA等。AI服务器市场的扩容,同步带动高速网卡、HBM、DRAM、NAND、PCB等需求提升。同时,围绕解决大算力场景下GPU“功耗墙、内存墙”问题的相关技术不断升级,如存算一体、硅光/CPO产业化进程有望提速;先进制程芯片演进中已有的Chiplet等技术路径也将受益;Risk-V由于开源免费、开发者自由度高、自主可控度高、更适应AIoT处理器架构需求等优势,带动围绕AI场景的参与企业数量提升。
本报告的创新点:
1)以GPT-3模型为例的GPGPU市场测算:预计用于高端GPGPU显卡的训练及推理部分市场空间合计约145亿元,其中训练市场规模约28亿元,推理市场规模约117亿元。分别对应约3200张和135031张英伟达A100GPU芯片。
2)对GPT-4算力需求及未来趋势的推论:GPT-4由于复杂度提升、图片识别功能加入,我们推测算力需求增至十倍以上。长期看来,伴随编译器等软件端技术迭代,新产品推出有望提速。AI大模型有望向小型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对算力需求趋势从单模型所需高性能芯片价值转变为应用端规模增长带来的用量提升。
3)重点技术梳理:存算一体技术、HBM技术、Chiplet技术、CPO技术等技术。
4)系统梳理潜在受益的产业链环节及标的。
投资建议:
我们建议关注国产大算力芯片、英伟达/AMD产业链、上游硬件供应商、下游多模态应用落地等。1)GPU/AI芯片:寒武纪、海光信息、景嘉微、澜起科技;2)英伟达产业链配套:胜宏科技、和林微纳;3)CPU:海光信息、龙芯中科、澜起科技;4)FPGA:紫光国微、复旦微电、安路科技;5)芯片IP:芯原股份、华大九天;6)服务器:浪潮信息、工业富联、中科曙光;7)Chiplet等先进封装相关:通富微电、长电科技、兴森科技、深南电路、生益科技、华正新材;8)光模块:天孚通信、新易盛、中际旭创;9)AIoT:乐鑫科技、恒玄股份、炬芯科技;10)SoC:晶晨股份、瑞芯微、全志科技、恒玄科技、富瀚微;11)Risk-V:兆易创新、芯原股份、国芯科技、北京君正;12)存算一体:兆易创新、恒烁股份;13)存储芯片/模组:兆易创新、佰维存储、江波龙、北京君正、聚辰股份;14)CPU/GPU等供电芯片:杰华特、晶丰明源;15)多模态下游应用:海康威视、大华股份、萤石网络、漫步者等
风险提示:技术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应用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中美贸易摩擦的风险。
【行业230321华宝证券】2022年银行理财年度报告:波澜之中,破浪前行

2022年是理财市场全面净值化的第一年,理财市场面临了重大考验。从宏观环境方面看,2022年中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不足、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叠加疫情反复、房地产政策调控、产业政策调整、地缘局势危机、中美摩擦等诸多影响因素,使得资产价格的波动性不断加剧。从年初开始股市出现的大幅波动,到年末债市的剧烈震荡均引发了理财产品净值回撤。在整改过渡期结束之后,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需直接面对市场波动所带来的压力,对资产价格的波动较为敏感。这也暴露了理财市场上存在的问题,包括产品设计不够完善,银行及理财公司对于产品售前销售、售后管理的能力较为缺乏,进行投资者教育的经验不足等。
2023年,虽然国内经济走入修复阶段,但仍存在较多风险事件,如宏观经济增速不及预期、海外通胀高企下加息超预期、地缘风险超预期等。而为了避免再次出现2022年的“破净”事件,银行理财市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能力。
一方面是产品售前,银行理财机构需要提升自身专业性。1)提升产品创设需专业度,包括加强理财公司投研能力的建设,提升对于宏观、市场与行业的研判,完善大类资产配置与策略框架,提升产品的精细化程度。同时需要避免产品创设时投资的资产或是投资策略的过度聚集,需要根据资产本身的价值以及发展潜力,更好地掌握产品发行的时间和节奏;2)做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投资者适当性的匹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方面,资产的风险会在合理的范围内上下波动,另一方面,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也会随着投资经历而调整,因此对于银行来说,需在每一个时点,做好风险的现状识别和未来预判,做好投资者的状态评估,并最终做好合适时间的合适产品匹配;3)完善产品代销遴选制度,包括全面提升代销产品筛选专业性、产品销售适配性和产品评价标准反馈机制;4)建立代销产品风险管理制度,当前银行理财市场上并未有标准的代谢产品评级体系,需要银行及理财公司完善对于代销理财产品的风险评级标准,包括产品风险评级标准制定、更新及重检,从而使代销风险评级匹配客户适当性管理要求。
另一方面是产品售后,包括售后管理及风险预警等方面能力的提升。1)产品售后管理方面,不能单单改善产品售前方面的专业性,也需要关注产品售后的表现。同时定期调研客户投资体验反馈,并根据反馈结果,解决并改进产品售前遴选及产品创设方面的问题;2)需要建立全面的风险预警机制,将风险进行分类,分为可规避风险和不可规避风险。对于可规避风险,实时跟踪相关数据,如有发生风险的迹象,提前对于投资者进行风险警示。对于不可规避风险,当在风险发生时及时对于投资者解释风险事件发生原因并进行投资者教育,使投资者对净值波动的理解加深;3)投资者教育方面,银行需要通过定期培训、发布相关文章等方式,帮助投资者理解市场波动以及风险,并清晰认识风险和收益的关系。
风险提示:本报告所载数据为市场不完全统计数据,旨在反应市场趋势而非准确数量,所载任何建议、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本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
【个股230321国金证券_赛腾股份】消费电子设备持续放量,半导体量测设备未来可期

赛腾股份(603283)
投资逻辑
公司是国内消费电子设备龙头企业,业绩持续增长。公司已通过外延并购将主营业务拓展至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公司2022Q1-Q3归母净利润达到2.30亿元,同比+48%。据公司业绩快报披露,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29.34亿元,同比+26.55%。实现净利润2.93亿元,同比增长63.5%。
消费电子设备:受益北美大客户2023年新机搭载潜望式摄像头及MR新产品,2023年有望快速增长。公司将持续受益于北美大客户三大边际变化:2023年新机搭载潜望式摄像头带来设备增量需求,MR新品即将发布带来的设备增量需求,以及产能向东南亚迁移带动的设备增量需求。预计2022-2024年消费电子设备收入达23.52亿元、33.15亿元、38.51亿元,同比+25.08%、+40.95%、+16.17%。
半导体设备:竞争格局集中且美国制裁加剧,看好公司在国产替代驱动下的高速成长。公司2018年通过收购无锡昌鼎,进入半导体封测设备领域。公司2019年通过收购日本Optima,进入晶圆检测设备领域,公司目前产品主要是无图形晶圆检测设备,有图形晶圆检测设备正在稳步研发中,今年有望在国内晶圆厂有所突破。目前产品已成功进入SUMCO、SK、SUMSUNG、协鑫、奕斯伟、中环、金瑞泓、沪硅等国内外龙头厂商。公司有望重点受益于国产替代,预计2022-2024年半导体设备板块营收达3.75亿元、7.06亿元、8.98亿元,同比+73.03%、+88.21%、+27.11%。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2-2024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93、4.22、5.26亿元,EPS分别为1.54、2.21、2.76元,对应PE分别为19.54、13.59、10.89倍。我们给予公司2023年25倍PE估值,目标市值105.5亿元,对应目标价格为55.25元/股。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北美大客户新产品不及预期、半导体设备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汇率波动的风险。
新能源汽车设备:下游新能源车高景气度且公司充分绑定龙头客户。2018年公司收购菱欧科技(现更名为赛腾菱欧),切入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行业。主要客户为日本电产、村田新能源、松下能源等。预计2022-2024年新能源汽车设备板块营收达2.01亿元、2.39亿元、2.78亿元,同比-6.75%、+18.76%、+16.58%。
【个股230321华安证券_中科星图】数字中国先行者从G到B,打造中国版谷歌地球

中科星图(688568)
背靠空天院、中科曙光,资源卡位造就高增速
公司背景扎实,实控人为中科院空天院,此外中科曙光也持有公司约16%股份,是公司硬件方面的合作伙伴。公司卡位空天院数据资源,发展数据处理、时空数据平台等技术,具有资源优势。公司核心管理团队均具有中科院或其他科研单位长年研究经验,技术能力深厚。2019至2021年,复合增长率为45.84%。根据公司2022年业绩快报,公司22年营收16亿,同比增长54%;净利润2.43亿,同比增长10.34%,实现高增。
政策及技术支持到位,带动行业总量上升
“十三五”以来依托《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等政策,我国在轨的遥感卫星数量大增,具备了较强的遥感监测能力。根据UCS数据,截至2022年4月全球运行卫星数量为5465颗,其中美国3433颗,我国541颗。卫星数量上升,带动遥感数据供给上升,遥感行业以及整体地理信息行业得到刺激。以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数据,2021年我国地信产业总值已达7524亿元,同比增速在10%左右。
依靠GEOVIS Online,打造第二曲线
公司上市前主要服务于特种领域与政府行业,上市后除拓展航天、能源及气象海洋行业外,于2020年推出中国版谷歌地球GEOVIS Online。未来目标在2028年注册用户数量不低于2亿。AI方面,公司在遥感数据处理上使用AI模型,并在部分应用场景落地产品化,如子公司维天信的AI天气预报以及子公司星图测控的AI航天模拟仿真。此外,子公司星图测控已在新三板挂牌,未来母公司资产有望持续增值。
投资建议
中科星图在特种行业站稳脚跟,发力B端企事业单位如能源、气象海洋并有明显成效。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分别实现收入16.03/24.26/35.51亿元,同比增长54.1%/51.4%/46.4%;实现归母净利润2.43/3.61/5.20亿元,同比增长10.3%/48.6%/43.9%,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研发落地不及预期;2)政策刺激不及预期;3)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个股230321国金证券_芯碁微装】国产直写光刻设备龙头

芯碁微装(688630)
公司简介
公司是国产直写光刻设备龙头,主要包括PCB、泛半导体直写光刻设备,同时积极布局光伏HJT电镀铜曝光显影设备。公司发布业绩快报,2022年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为6.5/1.4亿元,同比增长33%/29%,2018-2022年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CAGR为66%/68%。公司拟募资8.3亿元用于直写光刻设备产业应用深化拓展项目,IC载板、类载板直写光刻设备产业化项目和关键子系统、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项目。
投资逻辑
PCB业务:PCB中高端化趋势下直接成像设备依托优异的曝光精度及良率得到广泛应用,据QYResearch数据,预计2023年9.16亿美元。全球市场龙头为来自以色列的Orbotech和来自日本的ORC,公司的PCB直写光刻设备主要性能已达到对标海外龙头的水平,公司凭借优异的产品性能及本土化服务,逐步实现进口替代和设备出口,覆盖了鹏鼎控股、深南电路、景旺电子等PCB前100强企业。预计22-24年收入增长27%/21%/15%。
泛半导体业务:公司泛半导体直写光刻设备主要应用于IC制造、掩膜版制版、先进封装、FPD制造等多个场景。IC载板与新型显示快速增长,22年9月末IC载板设备在手订单73台,新型显示25台。2021年公司泛半导体业务收入为5562万元,同比+393.5%,预计22-24年收入增长83%/174%/93%。
光伏电镀铜:依托直写光刻技术切入光伏领域,打开成长天花板。HJT为下一代电池片主流技术,电镀铜技术为HJT降本方向。曝光机作为HJT电镀铜工序中的核心设备,目前公司已经覆盖行业内多家客户,未来有望随着电镀铜技术成熟迎来新的扩张空间。预计公司光伏业务23-24年收入分别为0.6/1.6亿元。
盈利预测、估值和评级
我们预测,22-24年公司收入分别为6.5/10.1/14.7亿元,同比增长33%/55%/4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2.1/2.9亿元,同比增长29%/51%/41%,不考虑定增,对应EPS为1.1/1.7、2.4元,对应PE为69/45/32倍。考虑到公司较高的成长性和竞争力,我们给予公司2024年PE倍数为40x,对应合理价值97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核心零部件供应安全风险,市场技术变化风险,行业周期性波动风险,募投项目实施和达产不及预期的风险,限售股解禁风险。
关注@过拟合,后台留言"研报+日期"获取当日全部研报🗂️请注意当日研报集合需次日生成
作者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