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书客

V1

2023/04/06阅读:41主题:前端之巅同款

《雪国》:川端康成的唯美主义杰作,开篇三句话让翻译者无从下手

哪个版本的是你心中的最佳译作?

半月无书评,心中有所思。市面上川端康成作品集琳琅满目,我挑选了品质较高的一套,尤其是《雪国》,更是买了两个译本,侍桁和陈德文,各有千秋。新年伊始,川端康成进入公版,译本如雪花纷飞,或精或糙,令人眼花缭乱。我愿与你分享我的心得体会,从译本的角度,探寻川端康成的文字之美。

川端康成,日本文坛百年之巅,他的语言,拨动了日语的琴弦,奏出了动人的旋律,读者沉醉其中,不愿醒来。但他的文字,也是翻译者的难题,他的创造,跨越了语言的界限,其他语言难以追随,只能望洋兴叹。


从川端康成最负盛名的《雪国》开篇,便可略窥一二。《雪国》的序曲,三句话而已,却铭刻在日本人的心中。他们能够倾诉出那雪白的夜晚,那长长的隧道,那停靠的火车。

国境の長いトンネルを抜けると雪国であった。夜の底が白くなった。信号所に汽車が止まった。

这三句话实在是太经典了。川端康成,他的眼中只有纤细的美,他的笔下总带着悲哀的色彩,他的语言充满了象征的意味,他用自然的生命和人的宿命,编织了一幅幅唯美的画卷。而《雪国》是他的杰作,也是他的信仰,他在雪国里,把唯美和悲哀,融为一体,创造了一个无与伦比的世界。


让我们分析一下译文吧

同样,一部作品,多个译本,是读者的福音,也是翻译的竞技场。有了比较,才能有鉴赏,才能有品味。终有一日,会有高手出世,会有读者成长,他们的眼中,闪烁着作品的光芒。

侍桁的译文:

穿出长长的国境隧道就是雪国了。天边的夜色明亮起来。火车停在信号房前面。

陈德文的翻译:

穿过国境长长的隧道,就是雪国。夜的底色变白了。火车停在信号所旁边。

第一句的美妙,已经被无数的人赞叹,今天我想聚焦于第二句:夜の底が白くなった

首先,川端康成用了一个非常精准的描述,让我们能够切身体会到雪国的奇妙景象。只有在积雪之地生活过的人,才能瞬间理解这样的景象,才能感受到黑暗与光明之间的微妙变化。

如今一提到“雪夜”,浮现在人们脑中的似乎是“黑夜白雪、天地分明”。但这并不真实,只是一种文艺上的想象。在茫茫黑夜之中,黑暗笼罩一切,其实人是看不到雪的。大概只有在农历十五的晚上,月色最皎洁之时,才能有黑与白的强烈对比。 《雪国》写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当时的电力也远远没有今天这么普及。所以,在《雪国》开篇,火车冲出隧道口后,人感受到的仍是连绵不断的黑暗。只有在光打过来之时,雪地会因反光而现出白色,夜与大地才瞬间变得分明。在小说里,这道光来自火车的车灯和远处的信号灯(正好呼应“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灯光照耀雪地,再到车内的乘客感受到黑暗的变化,这之间有一个小小的时间差,川端康成敏锐地捕捉到了,因而写下“变白了”。这是一种既细腻又生动的描写,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日本那充满诗意和唯美的雪国中。

其次,川端康成用了一种诗性的语言,让我们能够看到夜的另一面,充满了现代性与表现力,具体表现在它有一种“容器感”。

黑夜是无边无形的,而一个东西如果有了“底部”,它必然有一个边界。“夜”与“底部”,两个看似矛盾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反映出的是川端康成对语言的敏感认识与细腻运用。

在川端康成的笔下,夜既是有边的,也是有形的。它像一个巨大的容器,将雪国的一切包裹在内。当火车冲出隧道口后,人感受到的不仅是黑暗与光明之间的对比,也是空间与时间之间的转换。

从另一个方面看,有底的东西,如瓶、盆、缸,乃至泳池、大海,很多都是用来盛装液体的。“夜”如果有了底部,那么夜就从一个无形的东西,变成了液体。而钻出隧道的火车,就成了漂荡于水面的浮舟,进而又与主人公岛村那种“无为徒食的浪荡生活”联系在了一起。可以说,川端康成用最简单的文字,创造了最无穷的意象。这是一种既深刻又富有想象力的描写,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日本那充满诗意和唯美的雪国中。

最后,“夜的底部变白了”是一个内化视角,是人的主观感受。《雪国》的开篇寥寥几笔,看似是简单的景色描写,实际上川端康成将它们转化为了主人公岛村的内在感受。他用一种隐晦而含蓄的方式,表达了对即将展开的故事的期待与不安。这是一种既微妙又深刻的写法,让我们能够和岛村一起进入那个充满诗意和唯美的雪国。和原文相比,侍桁译为“天边的夜色明亮起来”,这样的译法能够让中文读者清楚地看到原作中的景象,也能够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具有流畅和通顺的优点。而陈德文译为“夜的底色变白了”,这样的译法则能够忠实地保留原作中的比喻和动词,也能够传达原作中的韵味和意境,具有美感和神秘感的优点。


一点浅见

一本好的文学作品的翻译并不是为了赶集赶时髦赶场子而出现的,它往往是因为翻译者发自内心的喜爱与共感才得以实现的,就像文学翻译永远是一个孤独的作业一样,与作家写作的状态如出一辙。

记得以前读过这样一段类似的文字,译者们在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中,寻找平衡的艺术,他们不敢直译,以免惹来读者的嘲笑和指责,说“译者中文不通,不懂人情世故” 然而,翻译也不能完全迎合本民族语言的审美习惯 否则就会失去原作的风格和韵味。

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很多时候,翻译就像在两根钢丝上跳舞,随时可能失去平衡。也正因如此,翻译几乎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 但是,即使知道无法完成 他们仍然努力去接近完美 这或许就是翻译过程中最令人着迷的地方吧。

分类:

后端

标签:

后端

作者介绍

偷书客
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