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
2022/06/27阅读:25主题:全栈蓝
资产配置的思考(四)-- 仓位、估值与交易纪律
根据前几篇文章,正常情况把股票和债券比例定位8/2。然后根据估值的变动来调整仓位变化。这里参考培翔老师的文章,使用不对称的空间策略。
股债利差位置 | 估值水平 | 股票最大占比 |
---|---|---|
90%以上 | 极低 | 100% |
70%-90% | 较低 | 90% |
30%-70% | 正常 | 80% |
10%-30% | 较高 | 50% |
10%以下 | 极高 | 20% |
正常到低估阶段逐渐加仓但是最多只加20%,但是从正常到高估最高减仓60%,希望最大程度的避免回撤。 至于为什么采用这个利差分位有两个原因:
-
韭圈提供了现成的数据,看起来比较方便。 -
一倍标准差的概率在68%左右,基本上股债利差到70+%就到了一倍标准差。
统计:统计从有数据以来年各阶段交易日数量
-
正常估值:1398 -
高性价比:1043 -
低性价比:1042
高性价比如此多主要是因为2011-2014年超长的大熊市。2011-10-18->2014-12-01持续长达755个交易日。 如果排除了这个超长时间后,高性价比每次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从18年以来持续大于5个交易日的有,
2018-08-15->2018-08-24,持续交易日:8
2018-08-28->2019-02-27,持续交易日:118
2019-08-05->2019-08-16,持续交易日:10
2020-02-03->2020-02-11,持续交易日:7
2020-03-09->2020-04-29,持续交易日:37
2022-04-11->2022-04-26,持续交易日:11
具体拍脑袋设置仓位如下(A股和港股的相关性应该会越来越高)
估值极高:股债2/6 -> 0/2/6(A股+港股:0,标普500:2,纯债:6,下同)
估值较高:股债5/4 -> 2.5/2.5/4
估值正常:股债8/2 -> 6/2/2
估值较低:股债9/1 -> 8/1/1
估值极低:股债10/0 -> 10/0/0
细化一下,可以把持仓的品种分为三类:
上限15%+的,主要是宽基及均衡主动积基金、港美股市场。可以从正常估值开始买,正常/较低/极低的操作比例分别为0.5%/1%/2%
上限5-10%的,行业基如中概,医药:从较低开始买,较低/极低的操作比例分别为0.5%/1%
根据统计,高性价比的持续时间其实并不是每次都特别长,如果按照30个交易日来算的话,如果每次加仓1%需要每3个交易日加仓一次,毛估估可能要每周加1%。
所以暂定: 宽基正常估值或行业基低估后,建仓期一个品种最快两周加仓一次,持有期一个品种最快一个月加仓一次。每次0.5%的加法,加30%仓位估计要60次120周,大约600个交易日
宽基进入低估后,每周加仓一次,每次1%,估计要10周加10%,时长约50个交易日。
宽基进入极低估后,每周加仓一次,每次2%,估计要5周加10%,时长约25个交易日。
这样再低估区域估计约有100个交易日,足够了。 从股债差值和比值来看,目前应该处于低谷或极低估的状态。A+港股仓位应该在80-90%左右。 从我的仓位上来看,仓位还远远不够。计划按照每次1%的幅度加仓。
作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