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torz

V1

2023/05/24阅读:14主题:橙心

金融空转与通缩,兼中产家庭如何保护自己的财富

之前讨论了通货膨胀对房价的影响,有读者加东哥微信问,现在央行的确是在放水,但是都是金融空转,并没有流到实体经济里面,所以房价都没有上涨,所以你的理论并不成立。

哎,经济问题又不是三瓶啤酒,上头那么快。


最近央行一直在放水。3月份和4月份,M2增速12.7%和12.4%,力度空前。

但物价并没有上涨,所以最近大家对通缩讨论比较多。

放水的去处找到了,原来钱一直在金融机构之间倒腾,结果引发了大家对金融空转的关注。

但实际上这根本不是什么新鲜的问题,上网随便一搜金融空转,都已经炒了好多年了。

央行发行货币,但钱并不是立刻就到了每一个人的手里,需要通过商业银行放贷等手段放出去。

但在经济预期不好的情况下,银行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会倾向于尽量减少放贷。

要不然钱收不回来产生坏账,行长会被影响仕途。

所以尽管央行希望刺激经济,奈何手下小弟不听话。

银行握有大量现金又不愿贷款,就造成了货币只在金融机构之间流转,也就是现在大家一直在谈的金融空转。

常规现象而已,不是啥新鲜事。


货币会一直这样空转下去吗?当然不会。

只要世界还在发展,经济就早晚会复苏。到时候社会整体预期转向,投资者开始贷款投资,银行也开始放贷,新一轮的周期开始。

这就是货币传导的滞后性

按照美国统计的历史数据,货币传导滞后通常是 12 个月到 18 个月,但是也没有达成共识。

经济学界也有人认为是需要看经济周期的长短,有可能会达到 2 到 3 年的时间。

周期发展到一定程度,通过银行层层累进的放大效应,钱会大量流通到市场里面。

到时候必然会引发新一轮通胀,资产和物价齐飞

到了后期,为了避免经济过热,新一轮的货币紧缩政策就会出台,又会开始去杠杆,经济再一次进入下行通道。

无他,周期而已

为什么现在增发出来的货币没有导致房价上涨?就是因为这个滞后性。货币似水,但凡发行出来肯定是需要流到一个地方,但这个传导需要时间。


关于周期的问题,传奇基金经理霍华德·马克斯有过一本书,推荐大家看看。

@周期

为了赚钱,要了解经济学的知识,还得了解金融历史。挺好的,这些门槛把没有行动力和学习能力的人拦在门外,让真正有心的人赚到钱

念念不忘,必有回想。时常三省吾身,把注意力都放在哪里了,是抖音的小姐姐上,还是赚钱上。

每个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虽然科技在日新月异,但是经济、金融这些东西几千年了也无非就是债务、货币、税收、通胀这些东西。


那么对于普通中产家庭来说,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财富?

大量货币发行,不可避免的会引发通胀,那么我们就需要多买能抗通胀的资产。

这里需要破除一个错误的概念,买资产的钱并没有花掉,只是转换成了另一种形式。

所谓投资,无非是把劣质资产置换成优质资产。现金有最充裕的流动性,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好处。

还会一直被通胀侵蚀。所以手头留有少量现金即可,剩下的一定要多买资产,把流动性置换成增值性。

资产无非两类,一类是不动产,一类是金融资产。所以或者多买一些优质房产,或者多买一些能升息的金融资产

就像我们之前说的,疫情三年会是资产大年


买资产是进攻端,除了进攻端,我们还需要防守端。防守端是什么意思?

东哥常年健身,新冠之前基本上不生病,一年到头连个头疼脑热都没有。

但去年末阳了一次,新冠直接把我干废了。

当时看着网上的段子说新冠专治各种不服,感觉说的太真实了。

人在重疾面前其实是很脆弱的。一场重疾,一个中产家庭有可能就会因病致贫。这里面远不止治疗费用那么简单。

比如得了恶性肿瘤没法工作,就会丧失一段时间的收入。虽然现在治愈率越来越高,但银行却不会通融每个月的房贷。

交不起房贷,房子就会被银行收走。500万的房产,半辈子的辛劳,镜花水月,付诸东流。

怎么解决这种问题?最简单也是最靠谱的方法,就是提前配置好重疾险

一旦确诊重疾,就能拿到的现金赔付。这笔钱不是用来治病的,治病的钱应该靠医疗保险解决,费用低杠杆高,更合适。

重疾这笔钱是用来处理其他和钱相关的问题,比如还房贷,比如孩子和老人的生活费。

借用保险圈常用的一句话,明天和意外永远不知道哪个会先到来,只有提前做好筹划,才能保护好自己,保护好家人,保护好自己的财富。

有保险配置需求的朋友,欢迎添加东哥微信,为你定制个人专属方案。


关键词:资产 财富 房产 重疾险

推荐阅读

分类:

其他

标签:

金融

作者介绍

jetorz
V1